建议使用浏览器Chrome, QQ浏览器
登录/注册
首页 目录 资料 实验室 电子课本 人教版 苏教版 鄂教版 留言反馈 排行榜 课件下载
八年级物理下册期末考点知识汇总 (下载) 2021-06-30 06:29:42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史地

政治

道德与法治

美术

音乐

科学全部课程 ↓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扫码下载

目录


第七章 力

7.1《力》

7.2《弹力》

7.3《重力》

第七章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第八章 运动和力

8.1《牛顿第一定律》

8.2《二力平衡》

8.3《摩擦力》

第八章单元测试卷


第九章 压强

9.1《压强》

9.2节《液体压强》

9.3节《大气压强》

9.4节《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第十章 浮力

10.1节《浮力》

10.2节《阿基米德原理》

10.3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第十一章 功和机械能

11.1节《功》

11.2节《功率》

11.3节《动能和势能》

11.4节《机械能及其转化》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12.1节《杠杆》

12.2节《滑轮》

12.3节《机械效率》


全册微课教学

 


第七章 力

第1节 力

第2节 弹力

第3节 重力
第八章 运动和力
第1节 牛顿第一定律
第2节 二力平衡
第3节 摩擦力
第九章 压强
第1节 压强
第2节 液体的压强
第3节 大气压强
第4节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第十章 浮力
第1节 浮力
第2节 阿基米德原理
第3节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第十一章 功和机械能
第1节 功
第2节 功率
第3节 动能和势能
第4节 机械能及其转化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第1节 杠杆
第2节 滑轮
第3节 机械效率
黄冈名师讲课1-3

名师知识解读

教学资料汇编


知识点精讲

知识点归纳

全册教案下载

全册教学设计

期末复习资料

填空题+答案

电子课本图片

期末复习精讲

常见简答题汇编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扫码下载

目录


第六章 常见的光学仪器

6.1节《透镜》

6.2节《探究-凸透镜成像》

6.3节《生活中的透镜》

6.4节《眼睛和眼镜》

        

第七章 运动和力

7.1节《力》

7.2节《弹力力的测量》

7.3节《重力》

7.4节《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

7.5节《二力平衡》

7.6节《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7.7节《牛顿第一定律》

        

第七章 压强与浮力

8.1节《压强》

8.2节《液体内部的压强》

8.3节《连通器》

8.4节《大气压强》

8.5节《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8.6节《物体的浮沉条件》

8.7节《飞机为什么能上天》


第九章 机械和功
9.1节《杠杆》
9.2节《滑轮》
9.3节《功》
9.4节《功率》
9.5节《探究--使用机械是否省功》
9.6节《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电子课本

苏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扫码下载

目录

第六章 物质的物理属性

一、物体的质量

二、测量物体的质量

三、物质的密度

四、密度知识的应用

五、物质的物理属性

综合实践活动

本章复习与测试

第七章 从粒子到宇宙

一、走进分子世界

二、静电现象

三、探索更小的微粒

四、宇宙探秘

本章复习与测试

第八章 力

一、力 弹力

二、重力 力的示意图

三、摩擦力

四、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本章复习与测试

第九章 力与运动

一、二力平衡

二、牛顿第一定律

三、力与运动的关系

本章复习与测试

第十章 压强和浮力

一、压强

二、液体的压强

三、气体的压强

四、浮力

五、物体的浮与沉

综合实践活动

本章复习与测试

 

沪教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

扫码下载

目录

 

第一章 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第一节 走进神奇

第二节 探索之路

第三节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

第一节 动与静

第二节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第三节 快与慢

第四节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第三章 声的世界

第一节 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第二节 声音的特性

第三节 超声与次声

第四章 多彩的光

第一节 光的反射

第二节 平面镜成像

第三节 光的折射

第四节 光的色散

第五节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

第六节 神奇的眼睛

第五章 质量与密度

第一节 质量

第二节 学习使用天平和量筒

第三节 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

第四节 密度知识的应用

第六章 熟悉而陌生的力

第一节

第二节 怎样描述力

第三节 弹力与弹簧测力计

第四节 来自地球的力

第五节 科学探究:摩擦力

 

第七章 力与运动

第一节 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

第二节 力的合成

第三节 力的平衡

第八章 压强

第一节 压力的作用效果

第二节 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

第三节 空气的“力量”

第四节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第九章 浮力

第一节 认识浮力

第二节 阿基米德原理

第三节 物体的浮与沉

第十章 机械与人

第一节 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第二节 滑轮及其应用

第三节 做功了吗

第四节 做功的快慢

第五节 机械效率

第六节 合理利用机械能

第十一章 小粒子与大宇宙

第一节 走进微观

第二节 看不见的运动

第三节 探索宇宙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

第七章 力与运动
一、牛顿第一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来的。
2知道惯性: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二、力的合成
1、合力的概念:如果一个力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
2、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
1)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的大小之和,方向跟这两个力的方向相同。F=F1+F2
2)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的大小之差,方向跟较大的那个力相同。F=F1-F2
三、力的平衡
1、二力平衡:一个物体在受到两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两个力彼此平衡。
2、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面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3、彼此平衡的两个力的合力一定为零。
4、运动和力的关系:
1)物体受到不平衡的外力作用时,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
2)物体受到相互平衡的外力作用时,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第八章 压强知识归纳
一、固体压强
1、压力的概念
1)压力是指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
2)压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的接触面相垂直,且指向受力物体。
3)压力的作用效果主要是使物体发生形变,形变大小与压力大小及受力面积有关。
2、压强的概念
1)压强的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2)压强的物理意义:用于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3)压强的公式:
4)压强的单位
国际单位:帕斯卡(Pa)  1Pa=1N/m2
1Pa有多大?大概相当于一张报纸平铺时对桌面的压强。
常用单位还有kPaMPk   1MPk=103kPa=106Pa
3、增大、减小压强的方法
1)增大压强的方法:增大压力、减小受力面积。
2)减小压强的方法:减小压力、增大受力面积。
4、压强的推导公式:(该柱形固体自由放置在水平面上)
5、压力与重力的关系
自由放置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压力大小等于重力大小,但重力和压力不是同一个力,重力作用点在重心,而压力的作用点在接触面上。
6、固体压强的切割问题
(1)横向切割:压力变小,受力面积不变,压强减小。
(2)纵向切割:柱形固体竖直切割后仍是柱体,可使用公式分析,压强不变。
(3)不规则切割:压力和受力面积都改变,可利用割补法转化为柱体,进行分析。
7、固体压强的叠放问题
(1)根据几何关系找出物体的面积,从而求出各个受力面积之间的关系。
(2)根据常用公式找出物体的重力,从而求出各个压力之间的关系。
(3)根据以上压力和受力面积,表示出所求的压强并进行计算。
8、固体压强的多状态计算
(1)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画出受力分析图。
(2)列出平衡方程求出压力。
(3)根据公式表示出压强,从而得到压强关系。
9、固体压强的变化量问题
当接触面保持为S不变时,压力为F1时,压强用P1表示;压力为F2时,压强用P2表示。
则变化量P与压力变化量F之间的关系为
二、液体压强
1、液体压强的产生原因:液体受到重力作用,液体具有流动性
2、静止液体的压强特点
1液体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同种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
3同种液体,同一深度,的的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4不同液体在同一深度的压强与液体密度有关,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3、液体压强公式:
静态的液体压强大小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液体的深度有关,深度指的是从自由液面到该店的竖直距离;期中,自由液面指与大气直接接触的液面。
4、固体压力压强与液体压力压强解题的一般思路
(1)固体压力压强:先求出压力F,再利用求出固体压强。
(2)液体压力压强:先利用求出压强,再利用求出液体压力。
5、杯形问题
(1)柱形容器底部所受液体压力大小等于液体重力。
(2)敞口容器底部所受液体压力小渔液体重力。
(3)缩口容器底部所受液体压力大小等于液体重力。
6、连通器: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
连通器里的各种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高度总是相同的。
三、大气压强和流体压强
1、大气压强的存在和产生原因
(1)大气压强的概念: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产生的压强叫做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
(2)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
(3)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空气具有重力且具有流动性。
2、大气压强的测定实验——托里拆利实验
(1)将玻璃管稍上提或下压,管内外的水银面高度差不变;将玻璃管倾斜,管内充满水银之前高度依旧不变,改变的事水银柱的长度。
(2)玻璃管上方混有空气,则试管内水银柱高度偏低,测量值偏小。
3、大气压强的影响因素
(1)高度:大气层中的空气越往高处越稀薄,所以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大而减小。
(2)大气压的大小还与温度、适度有关。温度越高,气压越低;湿度越大,气压越低。
4、密闭气体的压强的影响因素
(1)温度越高,密闭气体压强越大。
(2)压缩体积时,气体压强将变大。
5、液体上方的气体压强越大,液体的沸点越高。
6、大气压的应用
(1)利用吸盘搬运玻璃。
(2)用吸管,能从汽水瓶中把汽水吸入口中。
7、流体流速与压强
(1)在气体或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2)常见两种模型:
 
 
 
第九章 浮力
一、阿基米德原理
1、浮力的概念
(1)浮力的定义:浸在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受到的一个竖直向上托的力。
(2)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
(3)浮力的施力物体:液体或气体。
2、浮力的产生
(1)浮力产生的原因: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压力比向下的压力大,这个上下压力差就是浮力产生的原因。
(2)浮力是液体或气体对物体的合力:F=F向上-F向下 
3、阿基米德原理
(1)探究实验大小的实验
使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受到的重力G
使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空桶受到的重力G1
将物体浸入到倾斜、装满液体的烧杯中,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1
用弹簧测力计测出被排开液体与桶的总重力G2
利用F=G-F1G=G2-G1,分别计算出FG,并比较两者的大小关系。
(2)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即F=G
(3)阿基米德原理的推导公式
4、浮力的影响因素
1)液体的密度。
2)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3)浮力大小与物体的重力大小、体积大小没有必然关系。
三、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1、物体的浮沉状态及条件
状态名称
漂浮
悬浮
沉底
上浮
下浮
是否平衡状态
重力与浮力的关系
F=G
F=G
F<G
F>G
F<G
物体与液体密度关系
ρ>ρ
ρ=ρ
ρ<ρ
ρ>ρ
ρ<ρ
2、浮力的应用
(1)轮船:将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做成空心,使他能够排开更多的水,获得更大的浮力,从而漂浮在水面上。
(2)潜水艇:潜水艇的下潜和上浮石靠调节水舱内水的多少来控制自身重力而实现的。
(3)气球和气艇:气球是利用空气的浮力升空的。气球力冲的是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如:氢气、氮气或热空气。为了能定向航行而不随风飘荡,人们把气球发展成为飞艇。
(4)密度计:利用物体的漂浮条件进行工作。刻度:液体密度越大,对应的V越小,刻度越靠近密度计下部。
 
第十章 机械与人
一、杠杆的平衡条件
1、定义(1)杠杆: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是杠杆。(2)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3)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4)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5)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6)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2、杠杆的平衡条件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或写作F1·L1= F2·L2,也可写成F2/ F1= L1/ L2 杠杆平衡时,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倍,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分之一。
3、杠杆的种类
1)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的杠杆。例如:起子、扳手、撬棍、铡刀等。
2)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的杠杆。例如:镊子、钓鱼杆,赛艇的船浆等。
3)等臂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的杠杆。例如:天平。省力杠杆省力,但费距离(动力移动的距离较大),费力杠杆费力,但省距离。等臂杠杆不省力也不省距离。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杠杆是不存在的。
二、滑轮及应用
1、定滑轮
1)定义:轴固定不动的滑轮叫定滑轮。
2)原理:定滑轮实质是等臂杠杆,不省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
2、动滑轮
1)定义:轴可以随物体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
2)原理:动滑轮实质是动力臂(滑轮直径D)为阻力臂(滑轮的半径R2倍的杠杆。动滑轮省一半力。
3、滑轮组
1)定义:由几个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叫滑轮组。
2)原理:既利用了动滑轮省一半力又利用了定滑轮改变动力的方向。
3)承担物重的绳子有几段,所用拉力为物重的几分之一。F=G/n
三、做功了吗 
1、机械 功
1)功的初步概念: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作用下通过了一段距离,这个力就对该物体做了功。
功包括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2)功的计算: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公式:功=×距离,即W=Fs
3)功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焦耳,简称焦,符号为J。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N,距离的单位是m,功的单位就是N·m1J=1N·m
2、功的原理
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等于不用机械而直接用手所做的功,也就是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这个结论叫做功的原理。
四、做功的快慢
1、功率
1)功率的概念:单位时间里完成的功,叫做功率。功率表示做功的快慢。
2)功率的计算:公式为 功率=/时间,P=W/t
3)功率的单位:功率的单位是瓦特。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J,时间的单位是s,功率的单位就是J/sJ/s的专用名称叫做瓦特,简称瓦,符号W。 1W=1J/s,意思是1s内完成了1J的功。 1kW=1000W1MW=106W
五、提高机械的效率
1、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公式:η=W有用/W=×100%
2、机械效率总是小于1
3、注意机械效率跟功率的区别
机械效率和功率是从不同的方面反映机械性能的物理量,它们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功率大的机器不一定效率高。
六、合理利用机械能 
1、动能和势能
1)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它的动能就越大。(2)势能:势能可分为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物体的质量越大,举得越高,它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大。 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量。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它具有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3)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2、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动能可以转化为势能,势能也可以转化为动能。 3、水能和风能的利用
水能和风能是人类可以利用的巨大的机械能资源。
第十一章 从粒子到宇宙
1.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1)物质由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扩散:不同物质相互接触,彼此进入对方现象。
3.固体、液体压缩时分子间表现为斥力大于引力。固体很难拉长是分子间表现为引力大于斥力。
4. 分子是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 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5. 汤姆逊发现电子(1897年);卢瑟福发现质子(1919年);查德威克发现中子(1932年);盖尔曼提出夸克设想(1961年)。
6. 加速器是探索微小粒子的有力武器。
7. 银河系是由群星和弥漫物质集会而成的一个庞大天体系统,太阳只是其中一颗普通恒星。
8. 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大多数科学家都认定:宇宙诞生于距今150亿年的一次大爆炸,这种爆炸是整体的,涉及宇宙全部物质及时间、空间,爆炸导致宇宙空间处处膨胀,温度则相应下降。
9. (一个天文单位)是指地球到太阳的距离。
10. (光年)是指光在真空中行进一年所经过的距离。
 
初中三年最全数学公式定理总结
初中数学59个考试难点、易错点整理
初中数学:这些隐藏在课本上的知识点
初中数学8大类61个易错知识点+压轴题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789年级下册期末测试卷下载
初中数学(微课+课件+教案+练习题)教学资料汇总


图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不妥,告知即删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全册PPT课件动画教案习题整套资料

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史地政治道德与法治美术音乐科学全部课程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扫码下载目录第七章 力7.1《力》7.2《弹力》7.3《重力》第七章单元测试卷(附答案)第八章 运动和力8.1《牛顿第一定律》8.2《二力平衡》8.3《摩擦力》第八章单元测试卷第九章 压强9.1《压强》9.2节《液体压强》9.3节《大气压强》9.4节《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第十章 浮力10.1节《浮力》10.2节《阿基米德原理》10.3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第十一章 功和机械能11.1节《功》11.2节《功率》11.3节《动能和势能》11.4节《机械能及其转化》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12.1节《杠杆》12.2节《滑轮》12.3节《机械效率》全册微课教学 ▼第七章 力第1节 力第2节 弹力第3节 重力第八章 运动和力第1节 牛顿第一定律第2节 二力平衡第3节 摩擦力第九章 压强第1节 压强第2节 液体的压强第3节 大气压强第4节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第十章 浮力第1节 浮力第2节 阿基米德原理第3节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第十一章 功和机械能第1节 功第2节 功率第3节 动能和势能第4节 机械能及其转化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第1节 杠杆第2节 滑轮第3节 机械效率黄冈名师讲课1-3名师知识解读教学资料汇编知识点精讲知识点归纳全册教案下载全册教学设计期末复习资料填空题+答案电子课本图片期末复习精讲常见简答题汇编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扫码下载目录第六章 常见的光学仪器6.1节《透镜》6.2节《探究-凸透镜成像》6.3节《生活中的透镜》6.4节《眼睛和眼镜》        第七章 运动和力7.1节《力》7.2节《弹力力的测量》7.3节《重力》7.4节《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7.5节《二力平衡》7.6节《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7.7节《牛顿第一定律》        第七章 压强与浮力8.1节《压强》8.2节《液体内部的压强》8.3节《连通器》8.4节《大气压强》8.5节《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8.6节《物体的浮沉条件》8.7节《飞机为什么能上天》第九章 机械和功9.1节《杠杆》9.2节《滑轮》9.3节《功》9.4节《功率》9.5节《探究--使用机械是否省功》9.6节《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电子课本苏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扫码下载目录第六章 物质的物理属性一、物体的质量二、测量物体的质量三、物质的密度四、密度知识的应用五、物质的物理属性综合实践活动本章复习与测试第七章 从粒子到宇宙一、走进分子世界二、静电现象三、探索更小的微粒四、宇宙探秘本章复习与测试第八章 力一、力 弹力二、重力 力的示意图三、摩擦力四、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本章复习与测试第九章 力与运动一、二力平衡二、牛顿第一定律三、力与运动的关系本章复习与测试第十章 压强和浮力一、压强二、液体的压强三、气体的压强四、浮力五、物体的浮与沉综合实践活动本章复习与测试 ▼沪教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扫码下载目录 第一章 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第一节 走进神奇第二节 探索之路第三节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第一节 动与静第二节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第三节 快与慢第四节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第三章 声的世界第一节 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第二节 声音的特性第三节 超声与次声第四章 多彩的光第一节 光的反射第二节 平面镜成像第三节 光的折射第四节 光的色散第五节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第六节 神奇的眼睛第五章 质量与密度第一节 质量第二节 学习使用天平和量筒第三节 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第四节 密度知识的应用第六章 熟悉而陌生的力第一节 力第二节 怎样描述力第三节 弹力与弹簧测力计第四节 来自地球的力第五节 科学探究:摩擦力 第七章 力与运动第一节 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第二节 力的合成第三节 力的平衡第八章 压强第一节 压力的作用效果第二节 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第三节 空气的“力量”第四节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第九章 浮力第一节 认识浮力第二节 阿基米德原理第三节 物体的浮与沉第十章 机械与人第一节 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第二节 滑轮及其应用第三节 做功了吗第四节 做功的快慢第五节 机械效率第六节 合理利用机械能第十一章 小粒子与大宇宙第一节 走进微观第二节 看不见的运动第三节 探索宇宙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第七章 力与运动一、牛顿第一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来的。2、知道惯性: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二、力的合成1、合力的概念:如果一个力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2、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1)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的大小之和,方向跟这两个力的方向相同。F=F1+F2(2)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的大小之差,方向跟较大的那个力相同。F=F1-F2三、力的平衡1、二力平衡:一个物体在受到两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两个力彼此平衡。2、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面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3、彼此平衡的两个力的合力一定为零。4、运动和力的关系:(1)物体受到不平衡的外力作用时,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2)物体受到相互平衡的外力作用时,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第八章 压强知识归纳一、固体压强1、压力的概念(1)压力是指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2)压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的接触面相垂直,且指向受力物体。(3)压力的作用效果主要是使物体发生形变,形变大小与压力大小及受力面积有关。2、压强的概念(1)压强的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2)压强的物理意义:用于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3)压强的公式:。(4)压强的单位:国际单位:帕斯卡(Pa)  1Pa=1N/m21Pa有多大?大概相当于一张报纸平铺时对桌面的压强。常用单位还有kPa、MPk   1MPk=103kPa=106Pa。3、增大、减小压强的方法(1)增大压强的方法:增大压力、减小受力面积。(2)减小压强的方法:减小压力、增大受力面积。4、压强的推导公式:。(该柱形固体自由放置在水平面上)5、压力与重力的关系自由放置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压力大小等于重力大小,但重力和压力不是同一个力,重力作用点在重心,而压力的作用点在接触面上。6、固体压强的切割问题(1)横向切割:压力变小,受力面积不变,压强减小。(2)纵向切割:柱形固体竖直切割后仍是柱体,可使用公式分析,压强不变。(3)不规则切割:压力和受力面积都改变,可利用割补法转化为柱体,进行分析。7、固体压强的叠放问题(1)根据几何关系找出物体的面积,从而求出各个受力面积之间的关系。(2)根据常用公式找出物体的重力,从而求出各个压力之间的关系。(3)根据以上压力和受力面积,表示出所求的压强并进行计算。8、固体压强的多状态计算(1)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画出受力分析图。(2)列出平衡方程求出压力。(3)根据公式表示出压强,从而得到压强关系。9、固体压强的变化量问题当接触面保持为S不变时,压力为F1时,压强用P1表示;压力为F2时,压强用P2表示。则变化量△P与压力变化量△F之间的关系为。二、液体压强1、液体压强的产生原因:液体受到重力作用,液体具有流动性。2、静止液体的压强特点:(1)液体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2)同种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3)同种液体,同一深度,的的方向的压强都相等。(4)不同液体在同一深度的压强与液体密度有关,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3、液体压强公式:静态的液体压强大小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液体的深度有关,深度指的是从自由液面到该店的竖直距离;期中,自由液面指与大气直接接触的液面。4、固体压力压强与液体压力压强解题的一般思路(1)固体压力压强:先求出压力F,再利用求出固体压强。(2)液体压力压强:先利用求出压强,再利用求出液体压力。5、杯形问题(1)柱形容器底部所受液体压力大小等于液体重力。(2)敞口容器底部所受液体压力小渔液体重力。(3)缩口容器底部所受液体压力大小等于液体重力。6、连通器: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连通器里的各种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高度总是相同的。三、大气压强和流体压强1、大气压强的存在和产生原因(1)大气压强的概念: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产生的压强叫做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2)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3)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空气具有重力且具有流动性。2、大气压强的测定实验——托里拆利实验(1)将玻璃管稍上提或下压,管内外的水银面高度差不变;将玻璃管倾斜,管内充满水银之前高度依旧不变,改变的事水银柱的长度。(2)玻璃管上方混有空气,则试管内水银柱高度偏低,测量值偏小。3、大气压强的影响因素(1)高度:大气层中的空气越往高处越稀薄,所以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大而减小。(2)大气压的大小还与温度、适度有关。温度越高,气压越低;湿度越大,气压越低。4、密闭气体的压强的影响因素(1)温度越高,密闭气体压强越大。(2)压缩体积时,气体压强将变大。5、液体上方的气体压强越大,液体的沸点越高。6、大气压的应用(1)利用吸盘搬运玻璃。(2)用吸管,能从汽水瓶中把汽水吸入口中。7、流体流速与压强(1)在气体或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2)常见两种模型:   第九章 浮力一、阿基米德原理1、浮力的概念(1)浮力的定义:浸在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受到的一个竖直向上托的力。(2)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3)浮力的施力物体:液体或气体。2、浮力的产生(1)浮力产生的原因: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压力比向下的压力大,这个上下压力差就是浮力产生的原因。(2)浮力是液体或气体对物体的合力:F浮=F向上-F向下 。3、阿基米德原理(1)探究实验大小的实验①使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受到的重力G。②使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空桶受到的重力G1。③将物体浸入到倾斜、装满液体的烧杯中,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1。④用弹簧测力计测出被排开液体与桶的总重力G2。⑤利用F浮=G-F1及G排=G2-G1,分别计算出F浮及G排,并比较两者的大小关系。(2)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即F浮=G排。(3)阿基米德原理的推导公式:。4、浮力的影响因素(1)液体的密度。(2)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3)浮力大小与物体的重力大小、体积大小没有必然关系。三、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1、物体的浮沉状态及条件状态名称漂浮悬浮沉底上浮下浮是否平衡状态是是是否否重力与浮力的关系F浮=GF浮=GF浮&lt;GF浮&gt;GF浮&lt;G物体与液体密度关系ρ液&gt;ρ物ρ液=ρ物ρ液&lt;ρ物ρ液&gt;ρ物ρ液&lt;ρ物2、浮力的应用(1)轮船:将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做成空心,使他能够排开更多的水,获得更大的浮力,从而漂浮在水面上。(2)潜水艇:潜水艇的下潜和上浮石靠调节水舱内水的多少来控制自身重力而实现的。(3)气球和气艇:气球是利用空气的浮力升空的。气球力冲的是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如:氢气、氮气或热空气。为了能定向航行而不随风飘荡,人们把气球发展成为飞艇。(4)密度计:利用物体的漂浮条件进行工作。刻度:液体密度越大,对应的V排越小,刻度越靠近密度计下部。 第十章 机械与人一、杠杆的平衡条件1、定义(1)杠杆: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是杠杆。(2)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3)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4)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5)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6)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2、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或写作F1·L1= F2·L2,也可写成F2/ F1= L1/ L2。 杠杆平衡时,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倍,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分之一。3、杠杆的种类(1)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的杠杆。例如:起子、扳手、撬棍、铡刀等。(2)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的杠杆。例如:镊子、钓鱼杆,赛艇的船浆等。(3)等臂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的杠杆。例如:天平。省力杠杆省力,但费距离(动力移动的距离较大),费力杠杆费力,但省距离。等臂杠杆不省力也不省距离。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杠杆是不存在的。二、滑轮及应用1、定滑轮(1)定义:轴固定不动的滑轮叫定滑轮。(2)原理:定滑轮实质是等臂杠杆,不省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2、动滑轮(1)定义:轴可以随物体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2)原理:动滑轮实质是动力臂(滑轮直径D)为阻力臂(滑轮的半径R)2倍的杠杆。动滑轮省一半力。3、滑轮组(1)定义:由几个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叫滑轮组。(2)原理:既利用了动滑轮省一半力又利用了定滑轮改变动力的方向。(3)承担物重的绳子有几段,所用拉力为物重的几分之一。F=G/n三、做功了吗 1、机械 功(1)功的初步概念: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作用下通过了一段距离,这个力就对该物体做了功。功包括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2)功的计算: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公式:功=力×距离,即W=Fs。(3)功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焦耳,简称焦,符号为J。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N,距离的单位是m,功的单位就是N·m,1J=1N·m。2、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等于不用机械而直接用手所做的功,也就是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这个结论叫做功的原理。四、做功的快慢1、功率(1)功率的概念:单位时间里完成的功,叫做功率。功率表示做功的快慢。(2)功率的计算:公式为 功率=功/时间,P=W/t。(3)功率的单位:功率的单位是瓦特。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J,时间的单位是s,功率的单位就是J/s。J/s的专用名称叫做瓦特,简称瓦,符号W。 1W=1J/s,意思是1s内完成了1J的功。 1kW=1000W,1MW=106W五、提高机械的效率1、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公式:η=W有用/W总=×100%2、机械效率总是小于1。3、注意机械效率跟功率的区别机械效率和功率是从不同的方面反映机械性能的物理量,它们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功率大的机器不一定效率高。六、合理利用机械能 1、动能和势能(1)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它的动能就越大。(2)势能:势能可分为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物体的质量越大,举得越高,它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大。 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量。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它具有的弹性势能就越大。(3)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2、动能和势能的转化动能可以转化为势能,势能也可以转化为动能。 3、水能和风能的利用水能和风能是人类可以利用的巨大的机械能资源。第十一章 从粒子到宇宙1.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1)物质由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2.扩散:不同物质相互接触,彼此进入对方现象。3.固体、液体压缩时分子间表现为斥力大于引力。固体很难拉长是分子间表现为引力大于斥力。4. 分子是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 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5. 汤姆逊发现电子(1897年);卢瑟福发现质子(1919年);查德威克发现中子(1932年);盖尔曼提出夸克设想(1961年)。6. 加速器是探索微小粒子的有力武器。7. 银河系是由群星和弥漫物质集会而成的一个庞大天体系统,太阳只是其中一颗普通恒星。8. 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大多数科学家都认定:宇宙诞生于距今150亿年的一次大爆炸,这种爆炸是整体的,涉及宇宙全部物质及时间、空间,爆炸导致宇宙空间处处膨胀,温度则相应下降。9. (一个天文单位)是指地球到太阳的距离。10. (光年)是指光在真空中行进一年所经过的距离。 初中三年最全数学公式定理总结初中数学59个考试难点、易错点整理初中数学:这些隐藏在课本上的知识点初中数学8大类61个易错知识点+压轴题北师大版初中数学789年级下册期末测试卷下载初中数学(微课+课件+教案+练习题)教学资料汇总图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不妥,告知即删点击阅读原文下载全册PPT课件动画教案习题整套资料

APP观看

扫码安装,或者点击这里


.

1→ 统编教材配套课外阅读书籍

2→ 难懂的数学概念一眼看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