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使用浏览器Chrome, QQ浏览器
登录/注册
首页 目录 资料 实验室 电子课本 人教版 苏教版 鄂教版 留言反馈 排行榜 课件下载
部编八下语文古诗《望洞庭赠张丞相》知识点+图文解读指导+图文解读+同步练习 2020-05-09 17:19:03

 扫码查看下载

全部资源



资料汇总

八年级语文课程知识精讲

八年级数学课程知识精讲

 八年级英语课程知识精讲

八年级物理课程知识精讲

八年级历史课程知识精讲

八年级地理课程知识精讲

八年级生物课程知识精讲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知识精讲
八年级语文下朗读+视频精讲
电子课本图片
第一单元
第1课《社戏》
第2课《回延安》
第3课《安塞腰鼓》

第4课《灯笼》

写作《学习仿写》
口语交际 应对
第二单元
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
第6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第7课《大雁归来》
第8课《时间的脚印》
第9课《桃花源记》
综合性学习《倡导低碳生活》
第二单元写作《说明的顺序》
第三单元

第10课《小石潭记》

第11课《核舟记》
第12课《<诗经>两首》
第三单元写作《学写读后感》
名著导读《〈傅雷家书〉:选择性阅读》
课外古诗词诵读(一)
诗经《式微》《子衿》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第三单元测试卷
第四单元

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

第14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第15课《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
第16课 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
任务二《撰写演讲稿》
任务三《举办演讲比赛》
第五单元
第17课《壶口瀑布》
第18课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
第19课《登勃朗峰》

第20课《一滴水经过丽江》

《学写游记》写作指导

综合性学习 以和为贵

口语交际 即席讲话

第六单元

21 《庄子》二则

北冥有鱼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第22课《礼记二则》
虽有嘉肴

大道之行也

第23课《马说》

第24课《唐诗二首》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卖炭翁 白居易

写作《学写故事》

综合性学习 以和为贵

名著导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摘抄和做笔记

课外古诗词诵读(二)



课文朗读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唐)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知识点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一、注释

⑴洞庭湖:中国第二大淡水湖,在今湖南省北部。张丞相:指张九龄,唐玄宗时宰相。
⑵涵虚:包含天空,指天空倒映在水中。涵:包容。虚:虚空,空间。
混太清:与天混为一体。太清:指天空。
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云梦大泽水汽蒸腾,洞庭湖的波涛摇撼着岳阳城。云
梦泽:古代云梦泽分为云泽和梦泽,指湖北南部、湖南北部一带低洼地区。洞庭湖是它南部的一角。
⑷撼:一作“动”。岳阳城:在洞庭湖东岸。
⑸欲济无舟楫:想渡湖而没有船只,比喻想做官而无人引荐。济:渡。
楫(jí):划船用具,船桨。
⑹端居耻圣明:生在太平盛世自己却闲居在家,因此感到羞愧。
端居:闲居。
圣明:指太平盛世,古时认为皇帝圣明,社会就会安定。
⑺坐观:一作“徒怜”。
⑻徒:只能。一作“空”。


二、译文

八月湖水升涨,几乎与岸平,湖水与天空浑然一体。
云梦大泽水汽蒸腾,洞庭湖的波涛摇撼着岳阳城。
我想渡湖而没有船只,闲居在家,却又因有负太平盛世而感到羞愧。
闲坐观看别人临河垂钓,只能白白地产生羡鱼之情。


三、问题归纳

1.名句默写。

(1)《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运用动态描写写洞庭湖美景的千古名句是: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

(2)诗中表明诗人想投身仕途而又无人举荐的诗句是: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诗词背景


创作背景

此诗当作于公元733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当时孟浩然西游长安,张九龄任秘书少监、集贤院学士副知院士,二人及王维为忘年之交。后张九龄拜中书令,孟浩然写了这首诗赠给张九龄,目的是想得到张九龄的引荐。


诗词赏析


       本文是一首述怀诗,写得很委婉。在唐代,门阀制度是很森严的,一般的知识分子很难得有机会登上政治舞台。要想在政治上寻找出路,知识分子须向有权有势的达官贵人求助,写些诗文呈送上去,希望得到赏识,引荐提拔。公元733年,孟浩然西游长安,时值张九龄出任朝廷丞相,便写了这首诗赠给张九龄,希望他给予帮助。但由于诗人顾虑多、爱面子,想做官又不肯直说,所以只好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愿望。这种苦闷的心情,是不难领会的。
  这首诗的艺术特点,是把写景同抒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触景生情,情在景中。诗的前四句,描写洞庭湖的景致。“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涵虚,是天空反映在水中的幻景。太清,就是天空。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到了中秋时节,洞庭湖里的水盛涨起来,与湖岸平齐了,一眼看云,只见湖山相映,水天一色,浑然成为一体,美丽极了。“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在这浩翰的湖面和云梦泽上,水气蒸腾,涛声轰鸣,使座落在湖滨的岳阳城都受到了震撼。这四句诗,把洞庭湖的景致写得有声有色,生气勃勃。这样写景,衬托出诗人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暗喻诗人正当年富力强,愿为国家效力,做一番事业。这是写景的妙用。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图文详解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学习要点+思维导图

1.文学常识:孟浩然,唐代诗人,与王维并称“王孟”,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后世有“王孟诗派”之称。张丞相,指张九龄,唐玄宗时为相。

2.诗歌赏析:

(1)首联--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词语--涵虚:水映天空。,包含。虚,天空。混太清:与天空浑然一体。太清,天空。

   析--八月秋高,湖水盛涨,与岸几乎齐平;远远望去,水天一色,洞庭湖与天空浑然一体,景象极其壮阔


(2)颔联--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析--描写洞庭湖名句,突出洞庭湖壮阔与活力的特点;营造了雄伟壮阔的意境;也体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生机勃勃的精神状态

“蒸”:写出了湖的广阔浩大,蓄积丰厚。

“撼”:衬托湖的澎湃动荡,力量巨大。


(3)颈联--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词语--欲济无舟楫:想渡湖却没有船只,比喻想从政而无人引荐。济,渡。

端居耻圣明:闲居在家,因有负太平盛世而感到羞愧。端居,闲居、平常家居。

析--就近譬喻,表白心事:自己向往出仕求官,但却找不到出路,好比想渡湖过去却没有船只一样。


(4)尾联--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词语--徒有羡鱼情:只能白白地产生羡鱼之情了。这句隐喻想出来做官而没有途径。

 析--用典故,发出呼吁:想做官却没有途径,言外之意希望张丞相能助一臂之力


 


3.诗歌主旨:这是一首干谒诗,诗人通过面临烟波浩渺的洞庭湖而欲度无舟的感叹,以及临渊而羡鱼的情怀,曲折地表达了希望张九龄给予援引之意,表现了诗人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4.艺术手法:托物言志,用典。

5.重点探究

(1)赏析诗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解题思路:运用的手法两个诗句的文本意思突出的主体特点营造怎样的意境(景物);表现诗人的胸襟(人生态度、精神状态等)

语言组织参考:

·该句用了夸张的手法,“蒸”字写出了洞庭湖的广阔浩大,蓄积丰厚;“撼”字衬托了洞庭湖的澎湃动荡,力量巨大。

·突出表现了洞庭湖的壮阔与活力;

·营造了雄伟壮阔的意境;

·也体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充满活力的精神状态。

(2)试从写景、表意两个角度简要赏析这首诗的艺术特色。

解题思路:写景的主体+特点如何从写景过渡到表意表达的是怎样的意向写景过渡到写意的作用

语言组织参考:

·写景:从大处落笔,把洞庭湖描绘得气势磅礴,雄浑壮阔,就像一幅泼墨写意画。

·表意:全诗以洞庭湖起兴,由“欲济无舟楫”自然过渡,表达了“端居耻圣明”的心迹,即向往入仕做官,再以“垂钓者”“羡鱼情”比喻作结;

·含蓄委婉,收到委婉达意的艺术效果。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练习题 (一)

1、对诗句解说不当的一项是(B)

A 涵虚句中太清指天,混字写出水天相接的景象。

B 欲济句中的济即渡,这句是说湖大浪高,欲渡不能。

C 端居句中端居即闲居,圣明指当时的太平盛世。

D 最后两句中借用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古语。

2、对此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C)

A 前四句写景,扣望洞庭湖之题,后四句抒情,表赠张丞相之意。

B 二联是描写洞庭湖的名句。上句以气蒸显浩阔,下句以波撼显气势。

C 三、四联以欲渡无舟、欲钓不能抒发了有心出世却无人赏识的忧愤。

D 这首诗意在表达希望能得到张九龄引荐,但在语言运用上却十分委婉、含蓄。

3、首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八月秋高,湖水盛涨,圆圆满满,与岸齐平;远远望去,烟波浩渺,水天一色,浑然一体。景象极其壮阔。

4、品味蒸与撼

蒸字意思是蒸腾,给人以蒸蒸日上的动态感;撼字犹如万钧雷霆,炸得岳阳城天摇地动,这这两句锤炼词语,以静衬动,凸现洞庭秋水虎吼雷鸣的勃勃生机。

5.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描写了洞庭湖 和 的特点。

雄浑壮阔,气势博大

6.全诗抒写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想为国出仕,渴望得到引荐(意思相同即可)

7.诗的尾联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意思是说,看着人家垂钓,自己只能白白地产生羡鱼之情了。这里隐喻自己 ,言外之意是什么?

想做官而没有途径 希望张丞相能助一臂之力

8.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二句,笔力千钧,备受 后人赞赏。请作简要赏析。

云梦大泽水气蒸腾,洞庭湖的波涛摇撼着岳阳城,运用对偶,表现了洞庭湖的壮观景象和雄伟气势。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练习题 (二)

1、诗中太清的意思是:天空

2、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D  )

A、八月湖水平写出了洞庭湖的水面平静。

B、波撼岳阳城描写了岳阳城摇摇欲坠的景象。

C、后两联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愿望。

D、全诗委婉表达了作者希望一展才华的政治抱负。

3、这首诗主要的艺术特色是什么?请具体分析。

这首诗主要的艺术特色是运用了比兴的手法。诗前半首写洞庭湖,既是为了扣题,写洞庭湖的壮丽,也是为了起兴,为表现求荐出仕的主题做铺垫。后半首主要用比,以舟楫喻引荐,喻出仕的途径;以垂钓者隐指官吏;以羡鱼喻对仕途的向往;又有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弦外之音,隐含求仕之意。

4、请赏析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一联的妙处。

这一联用夸张的手法状写了洞庭湖宏阔壮观的景象。一平,一混,一蒸,一撼便将洞庭湖烟波浩渺、漫无边际、恣意汪洋的巨大形象突现出来,写得壮美,有生机有活力。蒸写出湖面的丰厚的蓄积,仿佛广大的云梦泽都受到洞庭湖的滋养哺育,撼写出洞庭湖汹涌澎湃的气势,极为有力。

5、这首诗和杜甫的《登岳阳楼》都是以登览为题材的抒情诗,所抒之情有什么不同?

这首诗抒发自己想得到录用施展政治抱负,希望有人引荐的心情。杜甫的《登岳阳楼》感身叹世,表现贫病困顿中的诗人忧时忧国的情怀。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练习题 (三)

1、 说说涵虚混太清中混字的表达效果。

答:混字形象贴切的描摹了湖水水势浩淼与天相接的恢弘气氛。

2、 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所展示的图景。

答:水汽蒸腾,笼罩着广大的云梦泽地带,水波澎湃动荡,岳阳楼好像也瑟缩不安爱的摇晃起来。

3、 从诗的最后两联中,我们可以窥定诗人怎样的心曲?

答:太平盛世,自己不甘心闲居无事,因此渴望出仕求官,渴望被援引。

4、 诗的最后两句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答:用典故;这是隐喻想做官二没有途径,言外之意就是希望张丞相能助一臂之力。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练习题 (四)

1、下列诗句中描写洞庭湖景象的是(C)

A.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B.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生日向西

C.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D.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2、请用自己的话描述划线句子所展现的画面。

云梦大泽水汽蒸腾,洞庭湖的波涛摇撼着岳阳城。(或:一片白茫茫的云梦泽水气蒸腾,波涛汹涌似乎要撼动整个岳阳城。)

3、结合诗歌的尾联(最后两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表现了诗人愿为国家效力,做一番事业(或想做官却没有途径),希望能得到张丞相的帮助和引荐的思想感情。

练习题

(一)(2019年四川内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6~17题。(8分)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6.“   ”两句运用夸张手法描绘了诗人眼中的洞庭湖。“  ”的意思是太平盛世。(4分)

17.诗人描绘的洞庭湖具有怎样的特点?诗人描绘这样的景象,意图是什么?(4分)

 

 

(二)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24.这首诗的颔联为世人传诵,成为千古名句,请简要分析它的妙处。(2分)

 

 

25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2分)

 


 

参考答案:

(一)

16.4分)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2分)。圣明(2分)。17.4分)气势磅礴(意思对即可)(2分)。寄寓自己的理想抱负,希望得到张丞相举荐(2分)。

(二)

24.2分)颔联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1分),描写了云梦泽水气蒸腾,洞庭湖波涛汹涌,摇撼岳阳城的景况,表现了洞庭湖的壮观景象和雄伟气势。(1分),(或:从视觉、听觉和触觉角度描绘了洞庭湖雄浑壮阔的博大气势,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尤其是“蒸”字展示了洞庭湖丰富的贮蓄,“撼”字衬托洞庭湖的浩阔激荡,气势宏大。)(意思对即可)

25.2分)本诗委婉地表达了诗人想做官而没人引荐,不能为民谋利的苦衷;(1分)希望能够出仕,一展才华,做一番事业。(1分)(意思对即可)



↓八年级下册↓

课文朗读精讲

全册教学设计

古诗词填空

课文板书设计

知识点汇编

课堂实录精选

期末复习资料

期末检测试卷

全册教案下载

期末试题AB卷下载

文档课件下载网址
www.1ydt.cn
或扫码


图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不妥,告知即删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全册PPT课件动画教案习题整套资料

扫码查看下载全部资源资料汇总八年级语文课程知识精讲八年级数学课程知识精讲 八年级英语课程知识精讲八年级物理课程知识精讲八年级历史课程知识精讲八年级地理课程知识精讲八年级生物课程知识精讲八年级道德与法治知识精讲八年级语文下朗读+视频精讲电子课本图片第一单元第1课《社戏》第2课《回延安》第3课《安塞腰鼓》第4课《灯笼》写作《学习仿写》口语交际 应对第二单元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第6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第7课《大雁归来》第8课《时间的脚印》第9课《桃花源记》综合性学习《倡导低碳生活》第二单元写作《说明的顺序》第三单元第10课《小石潭记》第11课《核舟记》第12课《&lt;诗经&gt;两首》第三单元写作《学写读后感》名著导读《〈傅雷家书〉:选择性阅读》课外古诗词诵读(一)诗经《式微》《子衿》《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第三单元测试卷第四单元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第14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第15课《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第16课 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任务二《撰写演讲稿》任务三《举办演讲比赛》第五单元第17课《壶口瀑布》第18课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第19课《登勃朗峰》第20课《一滴水经过丽江》《学写游记》写作指导综合性学习 以和为贵口语交际 即席讲话第六单元21 《庄子》二则北冥有鱼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第22课《礼记二则》虽有嘉肴大道之行也第23课《马说》第24课《唐诗二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卖炭翁 白居易写作《学写故事》综合性学习 以和为贵名著导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摘抄和做笔记课外古诗词诵读(二)课文朗读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唐)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知识点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注释⑴洞庭湖:中国第二大淡水湖,在今湖南省北部。张丞相:指张九龄,唐玄宗时宰相。⑵涵虚:包含天空,指天空倒映在水中。涵:包容。虚:虚空,空间。混太清:与天混为一体。太清:指天空。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云梦大泽水汽蒸腾,洞庭湖的波涛摇撼着岳阳城。云梦泽:古代云梦泽分为云泽和梦泽,指湖北南部、湖南北部一带低洼地区。洞庭湖是它南部的一角。⑷撼:一作“动”。岳阳城:在洞庭湖东岸。⑸欲济无舟楫:想渡湖而没有船只,比喻想做官而无人引荐。济:渡。楫(jí):划船用具,船桨。⑹端居耻圣明:生在太平盛世自己却闲居在家,因此感到羞愧。端居:闲居。圣明:指太平盛世,古时认为皇帝圣明,社会就会安定。⑺坐观:一作“徒怜”。⑻徒:只能。一作“空”。二、译文八月湖水升涨,几乎与岸平,湖水与天空浑然一体。云梦大泽水汽蒸腾,洞庭湖的波涛摇撼着岳阳城。我想渡湖而没有船只,闲居在家,却又因有负太平盛世而感到羞愧。闲坐观看别人临河垂钓,只能白白地产生羡鱼之情。三、问题归纳1.名句默写。(1)《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运用动态描写写洞庭湖美景的千古名句是: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2)诗中表明诗人想投身仕途而又无人举荐的诗句是: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诗词背景创作背景此诗当作于公元733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当时孟浩然西游长安,张九龄任秘书少监、集贤院学士副知院士,二人及王维为忘年之交。后张九龄拜中书令,孟浩然写了这首诗赠给张九龄,目的是想得到张九龄的引荐。诗词赏析       本文是一首述怀诗,写得很委婉。在唐代,门阀制度是很森严的,一般的知识分子很难得有机会登上政治舞台。要想在政治上寻找出路,知识分子须向有权有势的达官贵人求助,写些诗文呈送上去,希望得到赏识,引荐提拔。公元733年,孟浩然西游长安,时值张九龄出任朝廷丞相,便写了这首诗赠给张九龄,希望他给予帮助。但由于诗人顾虑多、爱面子,想做官又不肯直说,所以只好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愿望。这种苦闷的心情,是不难领会的。  这首诗的艺术特点,是把写景同抒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触景生情,情在景中。诗的前四句,描写洞庭湖的景致。“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涵虚,是天空反映在水中的幻景。太清,就是天空。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到了中秋时节,洞庭湖里的水盛涨起来,与湖岸平齐了,一眼看云,只见湖山相映,水天一色,浑然成为一体,美丽极了。“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在这浩翰的湖面和云梦泽上,水气蒸腾,涛声轰鸣,使座落在湖滨的岳阳城都受到了震撼。这四句诗,把洞庭湖的景致写得有声有色,生气勃勃。这样写景,衬托出诗人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暗喻诗人正当年富力强,愿为国家效力,做一番事业。这是写景的妙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图文详解《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学习要点+思维导图1.文学常识:孟浩然,唐代诗人,与王维并称“王孟”,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后世有“王孟诗派”之称。张丞相,指张九龄,唐玄宗时为相。2.诗歌赏析:(1)首联--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词语--涵虚:水映天空。涵,包含。虚,天空。混太清:与天空浑然一体。太清,天空。   析--八月秋高,湖水盛涨,与岸几乎齐平;远远望去,水天一色,洞庭湖与天空浑然一体,景象极其壮阔。(2)颔联--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析--描写洞庭湖名句,突出洞庭湖壮阔与活力的特点;营造了雄伟壮阔的意境;也体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生机勃勃的精神状态。“蒸”:写出了湖的广阔浩大,蓄积丰厚。“撼”:衬托湖的澎湃动荡,力量巨大。(3)颈联--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词语--欲济无舟楫:想渡湖却没有船只,比喻想从政而无人引荐。济,渡。端居耻圣明:闲居在家,因有负太平盛世而感到羞愧。端居,闲居、平常家居。析--就近譬喻,表白心事:自己向往出仕求官,但却找不到出路,好比想渡湖过去却没有船只一样。(4)尾联--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词语--徒有羡鱼情:只能白白地产生羡鱼之情了。这句隐喻想出来做官而没有途径。 析--用典故,发出呼吁:想做官却没有途径,言外之意希望张丞相能助一臂之力。 3.诗歌主旨:这是一首干谒诗,诗人通过面临烟波浩渺的洞庭湖而欲度无舟的感叹,以及临渊而羡鱼的情怀,曲折地表达了希望张九龄给予援引之意,表现了诗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4.艺术手法:托物言志,用典。5.重点探究:(1)赏析诗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解题思路:运用的手法→两个诗句的文本意思→突出的主体特点→营造怎样的意境(景物);表现诗人的胸襟(人生态度、精神状态等)语言组织参考:·该句用了夸张的手法,“蒸”字写出了洞庭湖的广阔浩大,蓄积丰厚;“撼”字衬托了洞庭湖的澎湃动荡,力量巨大。·突出表现了洞庭湖的壮阔与活力;·营造了雄伟壮阔的意境;·也体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充满活力的精神状态。(2)试从写景、表意两个角度简要赏析这首诗的艺术特色。解题思路:写景的主体+特点→如何从写景过渡到表意→表达的是怎样的意向→由写景过渡到写意的作用。语言组织参考:·写景:从大处落笔,把洞庭湖描绘得气势磅礴,雄浑壮阔,就像一幅泼墨写意画。·表意:全诗以洞庭湖起兴,由“欲济无舟楫”自然过渡,表达了“端居耻圣明”的心迹,即向往入仕做官,再以“垂钓者”“羡鱼情”比喻作结;·含蓄委婉,收到委婉达意的艺术效果。《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练习题 (一)1、对诗句解说不当的一项是(B)A 涵虚句中太清指天,混字写出水天相接的景象。B 欲济句中的济即渡,这句是说湖大浪高,欲渡不能。C 端居句中端居即闲居,圣明指当时的太平盛世。D 最后两句中借用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古语。2、对此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C)A 前四句写景,扣望洞庭湖之题,后四句抒情,表赠张丞相之意。B 二联是描写洞庭湖的名句。上句以气蒸显浩阔,下句以波撼显气势。C 三、四联以欲渡无舟、欲钓不能抒发了有心出世却无人赏识的忧愤。D 这首诗意在表达希望能得到张九龄引荐,但在语言运用上却十分委婉、含蓄。3、首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八月秋高,湖水盛涨,圆圆满满,与岸齐平;远远望去,烟波浩渺,水天一色,浑然一体。景象极其壮阔。4、品味蒸与撼。蒸字意思是蒸腾,给人以蒸蒸日上的动态感;撼字犹如万钧雷霆,炸得岳阳城天摇地动,这这两句锤炼词语,以静衬动,凸现洞庭秋水虎吼雷鸣的勃勃生机。5.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描写了洞庭湖 和 的特点。雄浑壮阔,气势博大6.全诗抒写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想为国出仕,渴望得到引荐(意思相同即可)7.诗的尾联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意思是说,看着人家垂钓,自己只能白白地产生羡鱼之情了。这里隐喻自己 ,言外之意是什么?想做官而没有途径 希望张丞相能助一臂之力8.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二句,笔力千钧,备受 后人赞赏。请作简要赏析。云梦大泽水气蒸腾,洞庭湖的波涛摇撼着岳阳城,运用对偶,表现了洞庭湖的壮观景象和雄伟气势。《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练习题 (二)1、诗中太清的意思是:天空 。2、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D  )A、八月湖水平写出了洞庭湖的水面平静。B、波撼岳阳城描写了岳阳城摇摇欲坠的景象。C、后两联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愿望。D、全诗委婉表达了作者希望一展才华的政治抱负。3、这首诗主要的艺术特色是什么?请具体分析。这首诗主要的艺术特色是运用了比兴的手法。诗前半首写洞庭湖,既是为了扣题,写洞庭湖的壮丽,也是为了起兴,为表现求荐出仕的主题做铺垫。后半首主要用比,以舟楫喻引荐,喻出仕的途径;以垂钓者隐指官吏;以羡鱼喻对仕途的向往;又有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弦外之音,隐含求仕之意。4、请赏析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一联的妙处。这一联用夸张的手法状写了洞庭湖宏阔壮观的景象。一平,一混,一蒸,一撼便将洞庭湖烟波浩渺、漫无边际、恣意汪洋的巨大形象突现出来,写得壮美,有生机有活力。蒸写出湖面的丰厚的蓄积,仿佛广大的云梦泽都受到洞庭湖的滋养哺育,撼写出洞庭湖汹涌澎湃的气势,极为有力。5、这首诗和杜甫的《登岳阳楼》都是以登览为题材的抒情诗,所抒之情有什么不同?这首诗抒发自己想得到录用施展政治抱负,希望有人引荐的心情。杜甫的《登岳阳楼》感身叹世,表现贫病困顿中的诗人忧时忧国的情怀。《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练习题 (三)1、 说说涵虚混太清中混字的表达效果。答:混字形象贴切的描摹了湖水水势浩淼与天相接的恢弘气氛。2、 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所展示的图景。答:水汽蒸腾,笼罩着广大的云梦泽地带,水波澎湃动荡,岳阳楼好像也瑟缩不安爱的摇晃起来。3、 从诗的最后两联中,我们可以窥定诗人怎样的心曲?答:太平盛世,自己不甘心闲居无事,因此渴望出仕求官,渴望被援引。4、 诗的最后两句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答:用典故;这是隐喻想做官二没有途径,言外之意就是希望张丞相能助一臂之力。《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练习题 (四)1、下列诗句中描写洞庭湖景象的是(C)A.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B.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生日向西C.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D.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2、请用自己的话描述划线句子所展现的画面。云梦大泽水汽蒸腾,洞庭湖的波涛摇撼着岳阳城。(或:一片白茫茫的云梦泽水气蒸腾,波涛汹涌似乎要撼动整个岳阳城。)3、结合诗歌的尾联(最后两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表现了诗人愿为国家效力,做一番事业(或想做官却没有途径),希望能得到张丞相的帮助和引荐的思想感情。练习题(一)(2019年四川内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6~17题。(8分)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16.“  , ”两句运用夸张手法描绘了诗人眼中的洞庭湖。“  ”的意思是太平盛世。(4分)17.诗人描绘的洞庭湖具有怎样的特点?诗人描绘这样的景象,意图是什么?(4分)  (二)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24.这首诗的颔联为世人传诵,成为千古名句,请简要分析它的妙处。(2分)  25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2分)  参考答案:(一)16.(4分)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2分)。圣明(2分)。17.(4分)气势磅礴(意思对即可)(2分)。寄寓自己的理想抱负,希望得到张丞相举荐(2分)。(二)24.(2分)颔联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1分),描写了云梦泽水气蒸腾,洞庭湖波涛汹涌,摇撼岳阳城的景况,表现了洞庭湖的壮观景象和雄伟气势。(1分),(或:从视觉、听觉和触觉角度描绘了洞庭湖雄浑壮阔的博大气势,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尤其是“蒸”字展示了洞庭湖丰富的贮蓄,“撼”字衬托洞庭湖的浩阔激荡,气势宏大。)(意思对即可)25.(2分)本诗委婉地表达了诗人想做官而没人引荐,不能为民谋利的苦衷;(1分)希望能够出仕,一展才华,做一番事业。(1分)(意思对即可)↓八年级下册↓课文朗读精讲全册教学设计古诗词填空课文板书设计知识点汇编课堂实录精选期末复习资料期末检测试卷全册教案下载期末试题AB卷下载文档课件下载网址www.1ydt.cn或扫码图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不妥,告知即删点击阅读原文下载全册PPT课件动画教案习题整套资料

APP观看

扫码安装,或者点击这里


.

1→ 统编教材配套课外阅读书籍

2→ 难懂的数学概念一眼看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