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使用浏览器Chrome, QQ浏览器
登录/注册
首页 目录 资料 实验室 电子课本 人教版 苏教版 鄂教版 留言反馈 排行榜 课件下载
1到5的认识和加减法 优质课教案 实验教科书一上数学 2020-02-11 15:57:21
作者:.LinskRuis😘YZY 浏览:669
第三单元   
一、单元教学内容:1――5的认识和加减法(第.14页――第31页)
二、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5以内各数的认识,另一部分是5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本单元的安排是:先教学1――5的认识和加减法,再教学0的认识和加减法。这部分教材是数概念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在这一阶段通过让学生初步经历选择恰当的方法5以内数的口算,为学生了解数学的用处和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打下扎实的基础。本单元的重点是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
三、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认、读、写5以内各数,并注意书写工整。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
2、使学生掌握5以内数的顺序和各数的组成。
3、使学生认识符号“>”“<”“=”的含义,知道用词語(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4、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会用自己理解的方法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提倡算法多样化。
5、能运用5以内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初步建立数感,运用数学来表示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交流。
四、单元重难点:
1、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
2、解决好多种算法与数的组成计算的关系。
3、注重集合、对应、统计思想的渗透,不给学生讲这些名称。
4、数的认识,比较大小,加减法的认识过程中,要以分类为基础,也就是在分类的基础上提炼出数,而进行大小的比较和加减法。
五、单元课时安排:
1、1――5的认识…………………………3课时
2、加减法的初步认识…………………… 5课时
3、0的认识和有关的加减法…………… 2课时


六、课时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4~16页的内容及练习二的部分习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用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能认读1~5各数,建立初步的数感。


2、会正确书写1~5各数。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4、体验与同伴互相交流学习的乐趣。


5、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会读、认和写各数。


    难点:建立数感。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5的数字卡片、点子图;学生准备1~5的数字卡片、5个小圆片、5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从现实中抽象出数:


1.师:小朋友们,你去过动物园吗?你们瞧,(课件演示)在一个天气晴朗的早晨,老师和同学们来到了野生动物园。(课件出示14~15页主题图),这里有这么多可爱的小动物!跟你的小伙伴讲一讲,你看到了什么?分别有几个?


学生小组内交流,并且教师参与到个别组的交流中,引导学生按不同事物类型分类数数,并且进行有序观察。


2.学生汇报。


3.老师根据汇报情况适时把卡片1~5贴在黑板上进行认读


同时让学生找出自己的数字卡片,并摆在桌子上。


二、反馈实践:


1.谈话:老师说一个数字,你能用小棒表示出来吗?你还能用其他方式表示吗?


2.谈话:老师拿出3个苹果,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和老师同样多的苹果数吗


请告诉你的小伙伴你是用哪种方式来表示这个数的。


3.同桌之间考一考,教师参与到个别组的活动中。


三、感知数的顺序:


1.逐次感知1~5的顺序。课件演示,学生跟着摆。


学生先摆1个圆片,再摆1个是几?这个2是怎么得来的?再摆1个得到几个?……依次感知3、4、5的来源。


2.整体感知。


a.出示点子图,你来给它们5个排排队。请两名学生上台摆,其他学生在下面自己动手摆。


b.摆好后提问:“5的前面一个数是几?”“3的前面一个数和后面一个数各是几?”然后同桌间互问互答。


c.让学生从1数到5,再倒着数一遍。


四、开放性活动:


1.联系生活,丰富联想。


谈话: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事物能用1~5表示?用你自己的话来告诉你周围的小伙伴。a.小组交流,教师参与到活动中,并适时指导,注意表述的广泛性。


b.请把你的想法告诉大家。学生汇报。


c.教师小结: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数量为1、2、3、4、5的物体,看来只要小朋友们认真观察,你会发现在我们的周围有好多的数学问题。


2.猜数游戏。


提问:


a.这个数在2的后面,可能是几?还可能是几?


b.这个数在4的前面,有可能是几?


c.这个数在3的后面,而且在5的前面,可能是几?还有可能是其它数字吗?为什么?3.张开想象的翅膀,创造学生心中的美丽世界。


师:用你们桌子上的圆片、小棒、卡片等摆出你喜欢的图形,并跟你的小伙伴说说你摆的是什么?用什么摆的?用了几个?


五、书写各数:


    1、教师教拿笔姿势
2、教写每个数字的起笔,运笔、落笔。先教师示范,紧接着,学生书空,然后学生在书中描红。
六、总结: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先互相说说,再告诉老师和大家。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7页:比大小和练习二的部分习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同时知道这三种符号的读法和作用。


2、使学生知道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建立符号感。


3、培养学生互相谦让、团结友爱的良好品德。


4、培养学生初步判断、分析及处理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建立数感,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比较。
    难点:使学生认识“<”“>”“=”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


教学准备:录音机;投影仪;主题图;图片:9只小猴、4个梨、3个桃、2根香蕉;1~5数字卡片;学具盒。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一)认读l~5各数


(二)排序:


1、教师报数字请学生拿:2、5、3、l、4。


2、4、2、5、1、3,请学生把以上几个数字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同桌互相检查、纠正。二、探究新知:


(一)观察主题图,回答问题


要求:看图听故事。


教师播放配音故事“小猴吃水果”(同时出示主题图):有一天,猴兄弟在花果山上玩耍。他们又是玩水又是捉迷藏,玩得可高兴了!到了中午,他们又累又渴,于是他们跑到花果山上采了许多水果,来到草坪上吃。可是,在分水果时出现了小小的问题
同学们,你们能帮小猴们分水果吗?
提问:1.图上有哪些水果?分别是多少? 2.图上有几只猴子?如果每只猴子吃1个梨、 1个桃、1根香蕉,够不够?
(二)引导学生操作学具,学习 “>”“<”和“=”
1.教学“;”(猴和桃比)。
(1)指导学生操作学具,用一一对应的方法竖排出来,说出谁多谁少。教师出示相应图片及数字。
(2)教师说明:当桃和猴谁也不多,谁也不少时,我们就说3只猴和3个桃相等。(板书:“=”),等于号是两条一样长的线,请学生跟读“3等于3”。
2.教学“>”(猴和香蕉比)。
(1)学生操作学具,得出猴比香蕉多,也就是3>2(板书3>2)。
(2)请学生观察“>”,教师及时板书简笔画,“一条大鱼和小鱼,大鱼在前读大鱼”,学生学说顺口溜帮助其进行形象记忆。
3.教学“<”(猴和梨比)方法同2。“一条小鱼和大鱼,小鱼在前读小鱼。”
4.请学生观察三道算式,小组讨论,看有什么发现。学生回答后,教师用顺口溜帮助学生进行记忆:大数在前用大于,小数在前用小于,相同数间用等于;大大嘴巴朝大数,尖尖嘴巴朝小数。
5.发散思维。
(1)看看还有谁和谁能比,几大于几,几小于几?
(2)同学们,你们知道小猴在分水果时出了什么问题吗?
你们说说怎样分才公平?小组讨论后让学生各抒己见。
三、知识运用:
(一)教科书第18页“做一做”第1题。教师读题,请学生听清题意。
1.左图:两边各有几只灯笼,谁多谁少,几大于几?
2.右图:两边各有几只小猴,谁多谁少,几小于几?
学生独立填写,教师注意巡视,及时批改。
3.请学生读一读两道算式。
(二)做教科书第21页练习二第5题
学习小组的同学互相说图意,松鼠和松果各有多少,各用数字几来表示,几小于几?
2.花和蜜蜂各有多少,各用数字几来表示,几大于几?
(三)游戏:看谁找得快
1.教师出示数字2和4,问:中间用什么符号连接?请学生快速在学具盒里找出今天学的符号,举起来,看看谁最快。
2.小组游戏:请学习小组的组长出示两个数字,其他同学找符号。
3.填第22页第6题,相互评价。
四、全课总结
板书设计                       比大小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8页和练习二的部分习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情境体验与参与,使学生感知自然数序数的含义,知道自然数除了可用来表示事物有多少外,还可以用来表示事物的次序。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遵守公共秩序,文明守纪的良好品德。


3.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习的乐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理解序数含义,会区分基数与序数,明确数的方向决定的次序。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仪、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出示主题图:


1、创设动画情境,引导学生观察。


教师:暑假快要结束了,一个人在乡下姥姥家玩的聪聪就要读一年级了,为了不耽误爸爸、妈妈的工作,聪聪决定一个人从乡下乘车回家,不让大人接送,于是他一个人来到车站买票上车……


a.教师演示“买票”课件。


b.学生观察画面,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每个人都说一说画面上有哪些人,一共有多少个?


如果以红衣服排第一,再说一说谁排第二,小聪聪后面的解放军叔叔排第几,最后一位叔叔排第几?


学生说的时候教师到处各组巡视、倾听,并加以指导。


c.各小组抽代表汇报交流。


d.师:看到聪聪一个人排队买票的情境,同学们除了知道一共有5个人在排队买票,以及每个人所处的位置外,你还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明白:


自己已经是小学生了,自己能做的事要自己去做,在外出的时候,要养成遵守公共秩序、文明守纪的良好品德。


2、动画展示:穿红衣服的阿姨买好票走了,后面的人依次上前。


a.教师提问:“这时有几个有在买票?谁排第一?小聪聪排第几?聪聪后面的两位叔叔呢?”让学生再一次在具体环境中区分“几个”和“第几个”,同样先在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


b.教师操作课件,出示正确答案,强调观察的顺序和方向。


二、巩固练习,强化对自然序数的理解


1.多媒体演示:全家福照片(教材第18页“做一做”),学生根据要求,自己思考,然后汇报结果。


2.出示第21页的第4题,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讨论,共寻规律,完成填空。


三、动手操作,深化感知


1.学生拿出4个正方形学具片和1个圆片,先独立摆一摆,把摆的结果在小组内与同学说一说,看看圆片可以放在哪些位置上?


2.教师说要求,学生摆学具。


a.让学生试试把圆片放在第2的位置上,可以怎样放?


b.学生摆,教师观察、巡视。


c.对学生的以下两种摆法,提出讨论:为什么把○放在第2位会产生两种不同摆法?


□○□□□□□□○□


四、引导学生体会“第几”的相对性。


五、拓展应用知识


师:刚才同学们学习很认真,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游戏──开火车。选出几名学生跟在教师身后,组成一列“火车”,围绕教室内的过道缓慢“行驶”。


1.其余学生观察组成“火车”的人数以及教师和每位同学在队列中的位置,并与同桌交流。


2.“火车”改变前进的方向,“火车头”变为“火车尾”,观察并说出这时老师和每个同学在队列中的位置。


3.引导学生明白:数数时,数的方向不同,其结果也就不同。


六、全课小结


板书设计: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9页:几和几和习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掌握4和5的有关组成,并有效地渗透有序的思想。
2、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与他人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4和5的组成  难点:初步建立学生数感。
教学准备:幻灯片、主题图、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计数器:老师拔数,学生观察
1、(1)先拔二颗珠,问:这是几颗珠,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2)如果再增加一颗珠,这时又是几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指名说,并请一名学生上台写数字3
  (3) 如果再增加一颗珠,这时又是几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指名说,并请一名学生上台写数字4。
 (4)请你比一比:4和3谁大,谁小?请你用符号连接。


二、学习新知:
(一):主动探索:4 的组成
1、请你拿出4个小棒,摆一摆,可以摆成一个什么图形?
2、你能把这4根小棒分成两堆吗?请你试一试。(学生自由活动,老师巡视)
3、学生汇报操作结果,边板书边问:还有不同的分法吗?(根据学生回答情况,教师板书)
    4            4             4
 1     3     2      2       3      1
4、读的组成
(1)先领读:4可以分成1 和3,1和3 组成4………
(2)再学生自由地读,同桌对口令
(3)全班齐读可以采取各种不同的形式。
5、观察上面数的组成:看看你发现了什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然后再发言)
(先分成1和几,再分成2和几,再分成3和几……
我们在记得的时候可以只需要记2个就可以了
 (二)学生合作:学习5的组成
师:刚才,你已经拿出了4根小棒,现在想一想,再增加几根小棒就是5根小棒了?请你赶快行动吧!
1、师:刚才你们真能干!发现了这种奇妙的规律,那么你能用这种方法来把5分成两堆吗?并请你把分的情况像老师一样写出来,可以吗?请你们小组合作,试一试。
2、学生分小棒,老师巡视。
3、学生汇报分的情况,学生边回答,老师边问:还有不同的分法吗?(根据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5     5    5     5
1   4  2  3  3  2  4   1
4、读一读
师:有谁会读,请你试一试,我们请会读的好的小朋友当小老师带大家读,好不好?
(1)小老师带读     (2)小组开展竞赛读
(3)师生对口令     (4)同桌对口令
(5)试着背一背
4、观察:请你认真观察上面的4个数的组成,看看你发现了什么?(先可以小组里互相讨论,每个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选一个代表发言,其余的同学认真听)
5、你们自己组说得怎么样,你认为哪个组说得最好?,还有什么不足的地方?(学生互相进行评价)
6、第19页的思考题
先让学生独立的填一填,然后再集体进行评价。这题的第3个是一个开放性的题,老师还要注意问:还有不同的填写方法吗?
7、完成第20页的做一做:先摆一摆,然后再连线。集体评价。
三、练一练:第21页的第5题:集体评价
第22页的第6题:这是一题判断题,是学生第一次遇到,教师可以先教学生如何做,然后学生再开始进行判断。
第8、10题放在托管时间完成。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3~24页和练习三的部分习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演示,使学生知道加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出加法算式;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用加法来解决。
2.通过学生操作、表述,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3.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知道加法的含义。
教学准备:课件、实物投影、磁力板 、5个圆片、5根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引导学生从1数到5,再从5数到1。
2.出示数字,读数。
3.按顺序填数:
(   ) 3 (   ) 5。
二、探究新知
1.引导观察,感知加法的含义
(1)过电脑反复演示,让学生感知到:1名同学与2名同学走到一起,把1只红纸鹤与2只蓝纸鹤放到一块儿。 
(2)学生之间交流感受与体会。
教师引导学生同桌相互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3)教师说明:1名同学与2名同学走到一起,把1只红纸鹤和2只蓝纸鹤放到一块儿就是合起来的意思。(教师边说边用手势表示合起来)
2.学习加法算式
(1)由人或纸鹤的数量抽象出数字1和2。
(2)教师说明:把1和2合起来,在数学上我们用符号“+”来表示,教师板书“+”。
(3)引导学生数一数合在一起是多少?用数字几表示?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板书“=”,并在等号后面写上3。
(4)教师进一步说明:把1和2合起来,用加法计算。(板书:加法)
(5)读加法算式。
教师范读,同桌互读,学生自己读。
3.发散联想
(1)教师引导、启发,使学生说出生活中其它能用1+2=3来表示的加法事例。
(2)(再指纸鹤图)问:这幅图还以用怎样的加法算式表示?
教师启发学生说出:
①有2只蓝纸鹤,有1只红纸鹤,合起来是3只纸鹤,2+1=3。
②有2个小朋友,又来了1个小朋友,合起来是3个小朋友,2+1=3。
③有2个男同学,1个女同学,一共有3个同学,2+1=3。
④有1个女同学,2个男同学 ,一共有3个同学,1+2=3。
……
三、巩固发展,学会学习
1.动手操作,体验加法含义。
(1)做一做的左图
①教师示范,边操作边说明含义。
②学生操作,表述含义。
(2)做一做的右图
学生独立看图操作,表述含义。
(3)独立操作,边摆边说
①教师说明要求:用桌子上的5个圆片摆出不同的加法算式。
②学生操作。
③汇报交流
4+1、1+4、3+2、2+3、1+3、3+1......
2.看图,体验加法含义。
打开教科书23页,认真观察气球图,启发学生说明图意,并用加法算式表示。
3.看算式摆一摆。
投影出示练习三的第2题,学生边摆边口述。进一步加强对加法含义的理解。
4.联系生活,丰富联想
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事例,并用加法算式表示。
板书设计:


                   加 法


              1  +  2 = 3


 




 


               加号   等号    


              1 加2等于3


 


 


 


 


 


第六课时


教学内容:加法的练习课


教学目标:


1、继续加深理解加法的含义和对加法算式的感知。


2、会正确计算出加法算式。


教学重点:巩固加法的含义


教学准备:幻灯片  小棒


教学过程:


一、读出下面的算式并说出得数。


1+1=      3+1=     1+3=   3+2=


二、看图说出图意,并列式计算:


1、出示蝴蝶图:


指名说出图的意思:原来鲜花上落着1只蝴蝶,又飞来3只。现在有多少只?


列式是: 1+3=4


3、出示蜻蜓图:


指名说出图的意思:原来有3只蜻蜓,又飞来2只,现在有多少只?


3、出示小孩图:


指名说图意,并列出算式。  2+1=3


4、出示小狗图,并列出算式:2+2=4


列式是:3+2=5


三、摆一摆:


学生用手中的小棒摆出下面的算式,再说出得数:


3+2            1+2              2+2              1+1                 


 


 


四、比较大小,说说为什么?


  2+2      4           2+3     5         1+1     3


问:它们谁大,谁小,为什么?


指名到前面填上大于、小于或等于号并说说理由。


五、抄写算式:


3+2            1+2              2+2              1+1  


 


 


 


 


第七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5~26页和练习三的部分习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演示;使学生知道减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出减法算式,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用减法来解决。
2、通过学生操作、表述,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3、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减法的含义    难点:减法与加法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准备:师:课件、实物投影仪。   生:5个圆片、5根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按顺序填数
(  )  3  (  )  5
2、听算式,说得数(或写得数)
2+3   1+3      1+4   2+2    4+1     3+1
3、昨天我们学习了加法,有还谁记得,加法表示什么?
(把两部分合起来)
二、探究新知
1、引导观察,感知减法的含义
通过电反复演示,让学生认真观察
同桌之间互相说交流说图意,然后全班交流。
(桌子上放着3只纸鹤,有一个小朋友拿走了一只)
师:像这样,从3只里面去掉一只也就是从一个数里面去掉一部分或减掉一部分,要用减法计算。
        板书:—
2、学习减法算式
问:3只纸鹤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板书:3
    拿走了一只,是从几只里面拿走的?
    拿走一只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板书:1
    像这样拿走了、去掉了、或者是吃了、坏了、死了等都要用减法计算。
板书:3-1=
问:3-1等于几?你是怎样想的?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还有没有不同的想


法?请你说一说。
      (然后全班齐读算式)
3、发散联想
   教师引导启发,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其他能用3-1表示的事物来。
三、巩固发展,学会学习。
1、电脑演示第25页的第2幅图和第26页上面的一幅图,分别让学生认真观察
(1)请多个同学说图意     (2)根据图意列算式
2、先画一画,再说算式(第25页最下面的做一做)
  A:教师先分步骤讲解第1幅图
(1)先画三朵花,问学生:这是几朵花,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   板书:3
(2)再用虚线圈2朵花,问:谁知道是什么意思?请你猜一猜。
(3)用虚线圈表示去掉的意思。那么,去掉了要用什么方法计算?
(4)去掉的2朵是从几朵里面去掉的?去掉的2朵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板书:2
(5)谁能够根据图意列出算式。
    板书:3—2=1
B:你们能够根据刚才所讲的,把后面的2幅图的图意说一说,并列出算式吗?试一试。(4人小组合作完成)
(1)指名说图意   
(2)指名说算式,并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3、学生独立完成第26页的“做一做”,然后集体进行评价。
三、巩固反馈
1、P27页的第5题
(1)4人小组每个人说图意,对学得不好的同学要给予帮助和鼓励。
(2)说完图意后,再每个小朋友独立写出算式
   小组内由小组长组织大家进行评价,说一说每个人写出的算式是不是符合题意,不对的又错在什么地方,应该怎样改正。


第1幅图:


图意为:原来有3只小猪,跑了2只,还剩几只?  3-2=1


第2幅图“原来荷叶上有4只青蛙,跳进水里1只,还剩几只?4-1=3
2、P27:6每个小朋友拿出5朵小花,根据题目摆一摆。


3-2        4-3        5-2


并说出图的意思。


板书设计:      减法认识


             3 – 1 = 2


 


              减号


           3减1等于2


第八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课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巩固练习,对所学的加、减法有一个更进一步的认识与了解,并且能够熟练地计算5以内的加减法。
2、结合图进行减法的对比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加、减法之间的联系。
3、渗透辩证、统一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5以内的加减法
教学准备:小卡片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按数的顺序填数
1  ( ) 3  4  (  )
5  (   ) (   )  2  1
(  ) (  ) 3 (  ) (  )
(学生口答)
数的组成
□    5     □     5
2  3  1  □  2  2   3 □
二、指导练习
1、P28页的第8题
第一幅图:让学们认真观察 :
1)4人小组的同学之间互相说图意,再指名说图意(一共有4条黄瓜,奶奶摘了二条,还剩下几条)
2)要求还剩下几条,用什么方法进行计算,如何列式?请你在书中完成。
3)全班集体评价
出示铁锹图
教学方法同上
2、P28页第9题
看图把算式填完整。
先让学生看图说图意 把算式补充完整。
3、请你用5-3和2+3各编一个小故事
1)先每个同学在自己组里编,再请人在全班编。
2)评一评:谁编的最好?有什么优点?有什么不足的地方?
4、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第28页的第10题。全班进行评价。
三、数学小游戏:回家
每个同学发一个数学小卡片,在黑板上贴上数字1、2、3、4、5,每个同学根据自己的卡片的得数,把这些小卡片送回家,看谁送得又对又快。
四、听算
教师说算式,学生直接写得数,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对又快,能得100分。
1+3  4-2  5-1  4-3  2-1  1+1
2+1  3-2  3-1  2+2  3+1  4-1
1+4  2+3  5-2  5-3  5-4  3+2
(全班集体订正,对做得全对的同学给予鼓励)


 


 


 


 


第九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9页:0的认识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与实践活动,使学生知道的两种含义:表示没有和起点。
2、规范0的写法,使学生能规范整洁的书写0。
3、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合作、探究的能力和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4、通过紧密联系生活的实践活动,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初步认识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教学重点:联系生活实际,体会“0”的含义
教学准备:
1、三只小猴图片,2只桃子、1只桃子和没有桃子的图片
2、实物投影仪,活动灯片二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引趣:
师: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位好朋友,看看是谁?看他的表情是怎样变化的?猜一猜,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
同时出示三幅表情各异的猴子图。
(学生描述三只猴子的表情及其原因,可以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只要合乎情理怎么说都可以)
二、揭謎底,教学第一种含义:什么也没有
    师:猴子吃桃子你们猜对了,但要吃几个桃子,为什么有那么丰富的表情?让我们数数看
    1、提示第一种含义―――什么也没有
出示2个桃子,问:用几表示?(小猴看到2个桃乐呵呵)学生举起数字卡片2
出示1个桃,问:用几表示?(小猴吃了1个桃,嘴巴鼓鼓的)学生举起数字卡片1
出示空盘子,问:用哪张卡片表示?有吗?
师:什么也没有用:0“来表示。
板书:0的认识
板书0并领读“0”
    2、发散思维,充分想像
1)老师竖起2根手指问学生读几
2)老师握起拳头,一根手指头也没有,这时一个指头出没有伸出来,谁知道可以用几表示?
3)请说一说有关0的物体。
三、出示直尺,揭示第二种含义
     1、揭示第二种含义――――起点
出示直尺图
师:表示什么也没有时用0,直尺上也有0,看看0在哪儿?在几的前面。
(直尺上从0开始越往后数就越大,反过来,数越大,离0就越远)
利用这个原理可以用直尺量东西,这时0就表示起点。要用0对齐物体的一端,看另一端到了数几,达到的数越大,东西就越长。
强调:量东西长短时,0就是起点
     2、学生活动,体会“起点”
师:见过运动会上赛跑吗?运动员跑步的起点就相当于“0”。见过跳远吗?0也可以表示跳远的起点
教师可以示范性的量,说出大概远近
强调:尺子的0起点要对齐跳远起跳的0起点
学生活动:说一说在测量的时候,就注意什么?
     3、发散思维,充分联想
想:生活中还有什么用0表示起点?
四、教学书写0
1、学生说说怎样写好0?应该注意什么?
2、师示范,学生认真观察,然后学生与教师一起书空
3、学生写0  在书中第29页描红,另请两位同学上台写,写完后,全班评从优缺点。
4、在准备好的空白卡片上写0
五、巩固练习:
1、投影出示第30页的第1题
1)学生依次数出每个鱼缸里各有几条鱼,用数来表示


第一个鱼缸:5     第二个鱼缸:2      第三个鱼缸:0


2)在书上填写,注意书写
2、摆一摆
要求:
1)学生分组活动按顺序排列0―――5的数字卡片
2)排好顺序的派代表上台演示
3)鼓励不同的排法


4)按要求把4、3、1、0、5、2从小到大排一排。
六、调查:0到底是双数还是单数,请大家回家查一下资料或问一问家长。


板书设计:           0的认识


 


 


 


 


 


 


 


 


第十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9页:有关0的减法及部分习题


教学目标:


1、要求学生能够看懂图意,并说出图意
2、会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
3、渗透空集的概念。
教学重点:理解0的含义和0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不借助图口算0的加法、减法。
教学准备: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昨天,我们学习了有关0的知识,有谁还记得,0表示什么?还有不同的说法吗?
师:即可以表示起点,也可以表示没有
二、探索新知
   1、电脑出示小鸟图,让学生认真观察
1)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有三只小鸟正在鸟窝里聊天)
2)点击出现动画:三只小鸟从鸟窝里飞走了。
问:你又看到了什么?这时鸟窝里还剩下几只小鸟?
飞走的3只小鸟是从几只小鸟里面飞走的?
3)你能够把这个图的意思完整的说给大家听吗?
(先同桌互说,然后指名说,并比一比,看谁说的最好)
4)要还剩下几只小鸟有谁能列出算式?
板书:3-3=0
5)谁知道:算式里面的每个数字表示什么意思?
2、电脑出示青蛙图,学生认真观察
1)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有4只小青蛙正在荷叶上休息)
2)点击出现第二张荷叶问:这张荷叶上有几只青蛙?
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3)你能够把这个图的意思完整的说给大家听吗?
(先同桌互说,然后指名说,并比一比,看谁说的最好)
4)这两张荷叶上一共有几只青蛙?谁能列出算式?
板书:4+0=4
5)谁知道:算式里面的每个数字表示什么意思?
3、观察上面的两个算式:3-3=0
4+0=4
你发现了什么?
(各小组讨论,然后指名回答)
归纳得出:相同的两个数相减等于零,任何数与零相加或相减等于任何数
三、巩固练习:
1、老师左手拿5支粉笔,右手一支也没有,两手一共有多少支粉笔?


(学生口答算式)
2、完成第29页的做一做


3-0=             4-0=         0+2=


0+0=             5-4=         1-1=
(全班集体评价)
3、第30页的第3、4题
要求:同桌的两个同学先互相说图意,然后再列式计算。


第1幅图:原来有3个苹果,摘下1个,还有几个?3-1=2


第2幅图:原来有3个苹果,摘下2个,还有几个?3-2=1


第3幅图:原来有3个苹果,摘下3个,还有几个?3-3=0
评价要求:先同桌互评,再全班进行集体评价。
四、综合练习:
1、P31页的第6题,比一比,看谁做的又对又快
对做的又对又快的同学给予鼓励。
2、第31页的第7题
要求每个同学先说说每幅图的意思,然后再填上数。
3、自己独立完成第8、9题,然后订正。
第三单元 &nsp&nsp 一、单元教学内容:――的认识和加减法(第.页――第页) 二、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以内各数的认识,另一部分是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本单元的安排是:先教学――的认识和加减法,再教学的认识和加减法。这部分教材是数概念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在这一阶段通过让学生初步经历选择恰当的方法以内数的口算,为学生了解数学的用处和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打下扎实的基础。本单元的重点是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 三、单元教学目标: 、使学生能认、读、写以内各数,并注意书写工整。会用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 、使学生掌握以内数的顺序和各数的组成。 、使学生认识符号“>”“<”“=”的含义,知道用词語(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以内数的大小。 、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会用自己理解的方法口算以内的加减法。提倡算法多样化。 、能运用以内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初步建立数感,运用数学来表示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交流。 四、单元重难点: 、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 、解决好多种算法与数的组成计算的关系。 、注重集合、对应、统计思想的渗透,不给学生讲这些名称。 、数的认识,比较大小,加减法的认识过程中,要以分类为基础,也就是在分类的基础上提炼出数,而进行大小的比较和加减法。 五、单元课时安排: 、――的认识…………………………课时 、加减法的初步认识…………………… 课时 、的认识和有关的加减法…………… 课时 六、课时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页的内容及练习二的部分习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会用~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的数序,能认读~各数,建立初步的数感。 、会正确书写~各数。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体验与同伴互相交流学习的乐趣。 、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 &nsp &nsp 重点:知道~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会读、认和写各数。 &nsp &nsp 难点:建立数感。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的数字卡片、点子图;学生准备~的数字卡片、个小圆片、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从现实中抽象出数: .师:小朋友们,你去过动物园吗?你们瞧,(课件演示)在一个天气晴朗的早晨,老师和同学们来到了野生动物园。(课件出示~页主题图),这里有这么多可爱的小动物!跟你的小伙伴讲一讲,你看到了什么?分别有几个? 学生小组内交流,并且教师参与到个别组的交流中,引导学生按不同事物类型分类数数,并且进行有序观察。 .学生汇报。 .老师根据汇报情况适时把卡片~贴在黑板上进行认读 同时让学生找出自己的数字卡片,并摆在桌子上。 二、反馈实践: .谈话:老师说一个数字,你能用小棒表示出来吗?你还能用其他方式表示吗? .谈话:老师拿出个苹果,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和老师同样多的苹果数吗 请告诉你的小伙伴你是用哪种方式来表示这个数的。 .同桌之间考一考,教师参与到个别组的活动中。 三、感知数的顺序: .逐次感知~的顺序。课件演示,学生跟着摆。 学生先摆个圆片,再摆个是几?这个是怎么得来的?再摆个得到几个?……依次感知、、的来源。 .整体感知。 a.出示点子图,你来给它们个排排队。请两名学生上台摆,其他学生在下面自己动手摆。 .摆好后提问:“的前面一个数是几?”“的前面一个数和后面一个数各是几?”然后同桌间互问互答。 .让学生从数到,再倒着数一遍。 四、开放性活动: .联系生活,丰富联想。 谈话: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事物能用~表示?用你自己的话来告诉你周围的小伙伴。a.小组交流,教师参与到活动中,并适时指导,注意表述的广泛性。 .请把你的想法告诉大家。学生汇报。 .教师小结: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数量为、、、、的物体,看来只要小朋友们认真观察,你会发现在我们的周围有好多的数学问题。 .猜数游戏。 提问: a.这个数在的后面,可能是几?还可能是几? .这个数在的前面,有可能是几? .这个数在的后面,而且在的前面,可能是几?还有可能是其它数字吗?为什么?.张开想象的翅膀,创造学生心中的美丽世界。 师:用你们桌子上的圆片、小棒、卡片等摆出你喜欢的图形,并跟你的小伙伴说说你摆的是什么?用什么摆的?用了几个? 五、书写各数: &nsp &nsp 、教师教拿笔姿势 、教写每个数字的起笔,运笔、落笔。先教师示范,紧接着,学生书空,然后学生在书中描红。 六、总结: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先互相说说,再告诉老师和大家。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页:比大小和练习二的部分习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认识“<”“>”“=”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同时知道这三种符号的读法和作用。 、使学生知道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以内数的大小,建立符号感。 、培养学生互相谦让、团结友爱的良好品德。 、培养学生初步判断、分析及处理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nsp &nsp 重点:建立数感,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比较。 &nsp &nsp 难点:使学生认识“<”“>”“=”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 教学准备:录音机;投影仪;主题图;图片:只小猴、个梨、个桃、根香蕉;~数字卡片;学具盒。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一)认读l~各数 (二)排序: 、教师报数字请学生拿:、、、l、。 、、、、、,请学生把以上几个数字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同桌互相检查、纠正。二、探究新知: (一)观察主题图,回答问题 要求:看图听故事。 教师播放配音故事“小猴吃水果”(同时出示主题图):有一天,猴兄弟在花果山上玩耍。他们又是玩水又是捉迷藏,玩得可高兴了!到了中午,他们又累又渴,于是他们跑到花果山上采了许多水果,来到草坪上吃。可是,在分水果时出现了小小的问题 同学们,你们能帮小猴们分水果吗? 提问:.图上有哪些水果?分别是多少? .图上有几只猴子?如果每只猴子吃个梨、 个桃、根香蕉,够不够? (二)引导学生操作学具,学习 “>”“<”和“=” .教学“;”(猴和桃比)。 ()指导学生操作学具,用一一对应的方法竖排出来,说出谁多谁少。教师出示相应图片及数字。 ()教师说明:当桃和猴谁也不多,谁也不少时,我们就说只猴和个桃相等。(板书:“=”),等于号是两条一样长的线,请学生跟读“等于”。 .教学“>”(猴和香蕉比)。 ()学生操作学具,得出猴比香蕉多,也就是>(板书>)。 ()请学生观察“>”,教师及时板书简笔画,“一条大鱼和小鱼,大鱼在前读大鱼”,学生学说顺口溜帮助其进行形象记忆。 .教学“<”(猴和梨比)方法同。“一条小鱼和大鱼,小鱼在前读小鱼。” .请学生观察三道算式,小组讨论,看有什么发现。学生回答后,教师用顺口溜帮助学生进行记忆:大数在前用大于,小数在前用小于,相同数间用等于;大大嘴巴朝大数,尖尖嘴巴朝小数。 .发散思维。 ()看看还有谁和谁能比,几大于几,几小于几? ()同学们,你们知道小猴在分水果时出了什么问题吗? 你们说说怎样分才公平?小组讨论后让学生各抒己见。 三、知识运用: (一)教科书第页“做一做”第题。教师读题,请学生听清题意。 .左图:两边各有几只灯笼,谁多谁少,几大于几? .右图:两边各有几只小猴,谁多谁少,几小于几? 学生独立填写,教师注意巡视,及时批改。 .请学生读一读两道算式。 (二)做教科书第页练习二第题 学习小组的同学互相说图意,松鼠和松果各有多少,各用数字几来表示,几小于几? .花和蜜蜂各有多少,各用数字几来表示,几大于几? (三)游戏:看谁找得快 .教师出示数字和,问:中间用什么符号连接?请学生快速在学具盒里找出今天学的符号,举起来,看看谁最快。 .小组游戏:请学习小组的组长出示两个数字,其他同学找符号。 .填第页第题,相互评价。 四、全课总结 板书设计 &nsp &nsp &nsp &nsp &nsp &nsp &nsp &nsp &nsp &nsp &nsp 比大小 &nsp &nsp &nsp &nsp &nsp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页和练习二的部分习题 教学目标: .通过情境体验与参与,使学生感知自然数序数的含义,知道自然数除了可用来表示事物有多少外,还可以用来表示事物的次序。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遵守公共秩序,文明守纪的良好品德。 .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习的乐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理解序数含义,会区分基数与序数,明确数的方向决定的次序。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仪、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出示主题图: 、创设动画情境,引导学生观察。 教师:暑假快要结束了,一个人在乡下姥姥家玩的聪聪就要读一年级了,为了不耽误爸爸、妈妈的工作,聪聪决定一个人从乡下乘车回家,不让大人接送,于是他一个人来到车站买票上车…… a.教师演示“买票”课件。 .学生观察画面,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每个人都说一说画面上有哪些人,一共有多少个? 如果以红衣服排第一,再说一说谁排第二,小聪聪后面的解放军叔叔排第几,最后一位叔叔排第几? 学生说的时候教师到处各组巡视、倾听,并加以指导。 .各小组抽代表汇报交流。 .师:看到聪聪一个人排队买票的情境,同学们除了知道一共有个人在排队买票,以及每个人所处的位置外,你还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明白: 自己已经是小学生了,自己能做的事要自己去做,在外出的时候,要养成遵守公共秩序、文明守纪的良好品德。 、动画展示:穿红衣服的阿姨买好票走了,后面的人依次上前。 a.教师提问:“这时有几个有在买票?谁排第一?小聪聪排第几?聪聪后面的两位叔叔呢?”让学生再一次在具体环境中区分“几个”和“第几个”,同样先在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 .教师操作课件,出示正确答案,强调观察的顺序和方向。 二、巩固练习,强化对自然序数的理解 .多媒体演示:全家福照片(教材第页“做一做”),学生根据要求,自己思考,然后汇报结果。 .出示第页的第题,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讨论,共寻规律,完成填空。 三、动手操作,深化感知 .学生拿出个正方形学具片和个圆片,先独立摆一摆,把摆的结果在小组内与同学说一说,看看圆片可以放在哪些位置上? .教师说要求,学生摆学具。 a.让学生试试把圆片放在第的位置上,可以怎样放? .学生摆,教师观察、巡视。 .对学生的以下两种摆法,提出讨论:为什么把○放在第位会产生两种不同摆法? □○□□□□□□○□ 四、引导学生体会“第几”的相对性。 五、拓展应用知识 师:刚才同学们学习很认真,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游戏──开火车。选出几名学生跟在教师身后,组成一列“火车”,围绕教室内的过道缓慢“行驶”。 .其余学生观察组成“火车”的人数以及教师和每位同学在队列中的位置,并与同桌交流。 .“火车”改变前进的方向,“火车头”变为“火车尾”,观察并说出这时老师和每个同学在队列中的位置。 .引导学生明白:数数时,数的方向不同,其结果也就不同。 六、全课小结 板书设计: &nsp &nsp &nsp &nsp &nsp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页:几和几和习题 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掌握和的有关组成,并有效地渗透有序的思想。 、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与他人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和的组成 &nsp难点:初步建立学生数感。 教学准备:幻灯片、主题图、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计数器:老师拔数,学生观察 、()先拔二颗珠,问:这是几颗珠,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如果再增加一颗珠,这时又是几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指名说,并请一名学生上台写数字 &nsp () 如果再增加一颗珠,这时又是几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指名说,并请一名学生上台写数字。 &nsp()请你比一比:和谁大,谁小?请你用符号连接。 二、学习新知: (一):主动探索: 的组成 、请你拿出个小棒,摆一摆,可以摆成一个什么图形? 、你能把这根小棒分成两堆吗?请你试一试。(学生自由活动,老师巡视) 、学生汇报操作结果,边板书边问:还有不同的分法吗?(根据学生回答情况,教师板书) &nsp &nsp &nsp &nsp &nsp &nsp &nsp &nsp &nsp &nsp &nsp &nsp &nsp &nsp &nsp &nsp &nsp &nsp &nsp &nsp &nsp &nsp &nsp &nsp &nsp &nsp &nsp &nsp 、读的组成 ()先领读:可以分成 和,和 组成……… ()再学生自由地读,同桌对口令 ()全班齐读可以采取各种不同的形式。 、观察上面数的组成:看看你发现了什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然后再发言) (先分成和几,再分成和几,再分成和几…… 我们在记得的时候可以只需要记个就可以了 &nsp(二)学生合作:学习的组成 师:刚才,你已经拿出了根小棒,现在想一想,再增加几根小棒就是根小棒了?请你赶快行动吧! 、师:刚才你们真能干!发现了这种奇妙的规律,那么你能用这种方法来把分成两堆吗?并请你把分的情况像老师一样写出来,可以吗?请你们小组合作,试一试。 、学生分小棒,老师巡视。 、学生汇报分的情况,学生边回答,老师边问:还有不同的分法吗?(根据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读一读 师:有谁会读,请你试一试,我们请会读的好的小朋友当小老师带大家读,好不好? ()小老师带读     ()小组开展竞赛读 ()师生对口令     ()同桌对口令 ()试着背一背 、观察:请你认真观察上面的个数的组成,看看你发现了什么?(先可以小组里互相讨论,每个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选一个代表发言,其余的同学认真听) 、你们自己组说得怎么样,你认为哪个组说得最好?,还有什么不足的地方?(学生互相进行评价) 、第页的思考题 先让学生独立的填一填,然后再集体进行评价。这题的第个是一个开放性的题,老师还要注意问:还有不同的填写方法吗? 、完成第页的做一做:先摆一摆,然后再连线。集体评价。 三、练一练:第页的第题:集体评价 第页的第题:这是一题判断题,是学生第一次遇到,教师可以先教学生如何做,然后学生再开始进行判断。 第、题放在托管时间完成。 &nsp &nsp &nsp &nsp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页和练习三的部分习题 教学目标: .通过操作、演示,使学生知道加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出加法算式;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用加法来解决。 .通过学生操作、表述,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知道加法的含义。 教学准备:课件、实物投影、磁力板 、个圆片、根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引导学生从数到,再从数到。 .出示数字,读数。 .按顺序填数: ( &nsp ) ( &nsp ) 。 二、探究新知 .引导观察,感知加法的含义 ()过电脑反复演示,让学生感知到:名同学与名同学走到一起,把只红纸鹤与只蓝纸鹤放到一块儿。&nsp ()学生之间交流感受与体会。 教师引导学生同桌相互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教师说明:名同学与名同学走到一起,把只红纸鹤和只蓝纸鹤放到一块儿就是合起来的意思。(教师边说边用手势表示合起来) .学习加法算式 ()由人或纸鹤的数量抽象出数字和。 ()教师说明:把和合起来,在数学上我们用符号“+”来表示,教师板书“+”。 ()引导学生数一数合在一起是多少?用数字几表示?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板书“”,并在等号后面写上。 ()教师进一步说明:把和合起来,用加法计算。(板书:加法) ()读加法算式。 教师范读,同桌互读,学生自己读。 .发散联想 ()教师引导、启发,使学生说出生活中其它能用+来表示的加法事例。 ()(再指纸鹤图)问:这幅图还以用怎样的加法算式表示? 教师启发学生说出: ①有只蓝纸鹤,有只红纸鹤,合起来是只纸鹤,+。 ②有个小朋友,又来了个小朋友,合起来是个小朋友,+。 ③有个男同学,个女同学,一共有个同学,+。 ④有个女同学,个男同学 ,一共有个同学,+。 …… 三、巩固发展,学会学习 .动手操作,体验加法含义。 ()做一做的左图 ①教师示范,边操作边说明含义。 ②学生操作,表述含义。 ()做一做的右图 学生独立看图操作,表述含义。 ()独立操作,边摆边说 ①教师说明要求:用桌子上的个圆片摆出不同的加法算式。 ②学生操作。 ③汇报交流 +、+、+、+、+、+...... .看图,体验加法含义。 打开教科书页,认真观察气球图,启发学生说明图意,并用加法算式表示。 .看算式摆一摆。 投影出示练习三的第题,学生边摆边口述。进一步加强对加法含义的理解。 .联系生活,丰富联想 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事例,并用加法算式表示。 板书设计: &nsp &nsp &nsp &nsp &nsp &nsp &nsp &nsp &nsp &nsp加 法 &nsp &nsp &nsp &nsp &nsp &nsp &nsp &nsp+ &nsp = &nsp &nsp &nsp &nsp &nsp &nsp &nsp &nsp &nsp &nsp加号 &nsp 等号 &nsp &nsp &nsp &nsp &nsp &nsp &nsp &nsp &nsp 加等于 &nsp &nsp &nsp &nsp &nsp 第六课时 教学内容:加法的练习课 教学目标: 、继续加深理解加法的含义和对加法算式的感知。 、会正确计算出加法算式。 教学重点:巩固加法的含义 教学准备:幻灯片 &nsp小棒 教学过程: 一、读出下面的算式并说出得数。 += &nsp &nsp &nsp+= &nsp &nsp += &nsp += 二、看图说出图意,并列式计算: 、出示蝴蝶图: 指名说出图的意思:原来鲜花上落着只蝴蝶,又飞来只。现在有多少只? 列式是: += 、出示蜻蜓图: 指名说出图的意思:原来有只蜻蜓,又飞来只,现在有多少只? 、出示小孩图: 指名说图意,并列出算式。 &nsp+= 、出示小狗图,并列出算式:+= 列式是:+= 三、摆一摆: 学生用手中的小棒摆出下面的算式,再说出得数: + &nsp &nsp &nsp &nsp &nsp &nsp+ &nsp &nsp &nsp &nsp &nsp &nsp &nsp+ &nsp &nsp &nsp &nsp &nsp &nsp &nsp+ &nsp &nsp &nsp &nsp &nsp &nsp &nsp &nsp&nsp &nsp &nsp 四、比较大小,说说为什么? &nsp + &nsp &nsp &nsp &nsp &nsp &nsp &nsp &nsp + &nsp &nsp &nsp &nsp &nsp &nsp + &nsp &nsp 问:它们谁大,谁小,为什么? 指名到前面填上大于、小于或等于号并说说理由。 五、抄写算式: + &nsp &nsp &nsp &nsp &nsp &nsp+ &nsp &nsp &nsp &nsp &nsp &nsp &nsp+ &nsp &nsp &nsp &nsp &nsp &nsp &nsp+ &nsp &nsp &nsp &nsp &nsp 第七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页和练习三的部分习题 教学目标: 、通过操作、演示;使学生知道减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出减法算式,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用减法来解决。 、通过学生操作、表述,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nsp重点:知道减法的含义 &nsp &nsp难点:减法与加法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准备:师:课件、实物投影仪。 &nsp 生:个圆片、根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按顺序填数 ( &nsp) &nsp &nsp( &nsp) &nsp 、听算式,说得数(或写得数) + &nsp + &nsp &nsp &nsp+ &nsp + &nsp &nsp+ &nsp &nsp + 、昨天我们学习了加法,有还谁记得,加法表示什么? (把两部分合起来) 二、探究新知 、引导观察,感知减法的含义 通过电反复演示,让学生认真观察 同桌之间互相说交流说图意,然后全班交流。 (桌子上放着只纸鹤,有一个小朋友拿走了一只) 师:像这样,从只里面去掉一只也就是从一个数里面去掉一部分或减掉一部分,要用减法计算。 &nsp &nsp &nsp &nsp 板书:— 、学习减法算式 问:只纸鹤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板书: &nsp &nsp 拿走了一只,是从几只里面拿走的? &nsp &nsp 拿走一只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板书: &nsp &nsp 像这样拿走了、去掉了、或者是吃了、坏了、死了等都要用减法计算。 板书:- 问:-等于几?你是怎样想的?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还有没有不同的想 法?请你说一说。 &nsp &nsp &nsp (然后全班齐读算式) 、发散联想 &nsp &nsp教师引导启发,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其他能用-表示的事物来。 三、巩固发展,学会学习。 、电脑演示第页的第幅图和第页上面的一幅图,分别让学生认真观察 ()请多个同学说图意 &nsp &nsp ()根据图意列算式 、先画一画,再说算式(第页最下面的做一做) &nsp :教师先分步骤讲解第幅图 ()先画三朵花,问学生:这是几朵花,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 &nsp 板书: ()再用虚线圈朵花,问:谁知道是什么意思?请你猜一猜。 ()用虚线圈表示去掉的意思。那么,去掉了要用什么方法计算? ()去掉的朵是从几朵里面去掉的?去掉的朵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nsp 板书: ()谁能够根据图意列出算式。 &nsp &nsp 板书:— :你们能够根据刚才所讲的,把后面的幅图的图意说一说,并列出算式吗?试一试。(人小组合作完成) ()指名说图意 &nsp&nsp ()指名说算式,并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学生独立完成第页的“做一做”,然后集体进行评价。 三、巩固反馈 、页的第题 ()人小组每个人说图意,对学得不好的同学要给予帮助和鼓励。 ()说完图意后,再每个小朋友独立写出算式 &nsp &nsp小组内由小组长组织大家进行评价,说一说每个人写出的算式是不是符合题意,不对的又错在什么地方,应该怎样改正。 第幅图: 图意为:原来有只小猪,跑了只,还剩几只? &nsp-= 第幅图“原来荷叶上有只青蛙,跳进水里只,还剩几只?-= 、:每个小朋友拿出朵小花,根据题目摆一摆。 - &nsp &nsp &nsp &nsp- &nsp &nsp &nsp &nsp- 并说出图的意思。 板书设计: &nsp &nsp &nsp减法认识 &nsp &nsp &nsp &nsp &nsp &nsp &nsp – = &nsp &nsp &nsp &nsp &nsp &nsp &nsp &nsp 减号 &nsp &nsp &nsp &nsp &nsp &nsp减等于 第八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课 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巩固练习,对所学的加、减法有一个更进一步的认识与了解,并且能够熟练地计算以内的加减法。 、结合图进行减法的对比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加、减法之间的联系。 、渗透辩证、统一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以内的加减法 教学准备:小卡片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按数的顺序填数   ( )     (  )   (   ) (   )     (  ) (  )  (  ) (  ) (学生口答) 数的组成 □         □            □        □ 二、指导练习 、页的第题 第一幅图:让学们认真观察 )人小组的同学之间互相说图意,再指名说图意(一共有条黄瓜,奶奶摘了二条,还剩下几条) )要求还剩下几条,用什么方法进行计算,如何列式?请你在书中完成。 )全班集体评价 出示铁锹图 教学方法同上 、页第题 看图把算式填完整。 先让学生看图说图意 把算式补充完整。 、请你用-和+各编一个小故事 )先每个同学在自己组里编,再请人在全班编。 )评一评:谁编的最好?有什么优点?有什么不足的地方? 、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第页的第题。全班进行评价。 三、数学小游戏:回家 每个同学发一个数学小卡片,在黑板上贴上数字、、、、,每个同学根据自己的卡片的得数,把这些小卡片送回家,看谁送得又对又快。 四、听算 教师说算式,学生直接写得数,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对又快,能得分。 +  -  -  -  -  + +  -  -  +  +  - +  +  -  -  -  + (全班集体订正,对做得全对的同学给予鼓励) &nsp &nsp &nsp &nsp 第九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页:的认识 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与实践活动,使学生知道的两种含义:表示没有和起点。 、规范的写法,使学生能规范整洁的书写。 、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合作、探究的能力和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通过紧密联系生活的实践活动,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初步认识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教学重点:联系生活实际,体会“”的含义 教学准备: 、三只小猴图片,只桃子、只桃子和没有桃子的图片 、实物投影仪,活动灯片二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引趣: 师: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位好朋友,看看是谁?看他的表情是怎样变化的?猜一猜,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 同时出示三幅表情各异的猴子图。 (学生描述三只猴子的表情及其原因,可以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只要合乎情理怎么说都可以) 二、揭謎底,教学第一种含义:什么也没有 &nsp &nsp 师:猴子吃桃子你们猜对了,但要吃几个桃子,为什么有那么丰富的表情?让我们数数看 &nsp &nsp 、提示第一种含义―――什么也没有 出示个桃子,问:用几表示?(小猴看到个桃乐呵呵)学生举起数字卡片 出示个桃,问:用几表示?(小猴吃了个桃,嘴巴鼓鼓的)学生举起数字卡片 出示空盘子,问:用哪张卡片表示?有吗? 师:什么也没有用:“来表示。 板书:的认识 板书并领读“” &nsp &nsp 、发散思维,充分想像 )老师竖起根手指问学生读几 )老师握起拳头,一根手指头也没有,这时一个指头出没有伸出来,谁知道可以用几表示? )请说一说有关的物体。 三、出示直尺,揭示第二种含义 &nsp &nsp &nsp、揭示第二种含义――――起点 出示直尺图 师:表示什么也没有时用,直尺上也有,看看在哪儿?在几的前面。 (直尺上从开始越往后数就越大,反过来,数越大,离就越远) 利用这个原理可以用直尺量东西,这时就表示起点。要用对齐物体的一端,看另一端到了数几,达到的数越大,东西就越长。 强调:量东西长短时,就是起点 &nsp &nsp &nsp、学生活动,体会“起点” 师:见过运动会上赛跑吗?运动员跑步的起点就相当于“”。见过跳远吗?也可以表示跳远的起点 教师可以示范性的量,说出大概远近 强调:尺子的起点要对齐跳远起跳的起点 学生活动:说一说在测量的时候,就注意什么? &nsp &nsp &nsp、发散思维,充分联想 想:生活中还有什么用表示起点? 四、教学书写 、学生说说怎样写好?应该注意什么? 、师示范,学生认真观察,然后学生与教师一起书空 、学生写  在书中第页描红,另请两位同学上台写,写完后,全班评从优缺点。 、在准备好的空白卡片上写 五、巩固练习: 、投影出示第页的第题 )学生依次数出每个鱼缸里各有几条鱼,用数来表示 第一个鱼缸: &nsp &nsp 第二个鱼缸: &nsp &nsp &nsp第三个鱼缸: )在书上填写,注意书写 、摆一摆 要求: )学生分组活动按顺序排列―――的数字卡片 )排好顺序的派代表上台演示 )鼓励不同的排法 )按要求把、、、、、从小到大排一排。 六、调查:到底是双数还是单数,请大家回家查一下资料或问一问家长。 板书设计: &nsp &nsp &nsp &nsp &nsp 的认识 &nsp &nsp &nsp &nsp &nsp &nsp &nsp &nsp 第十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页:有关的减法及部分习题 教学目标: 、要求学生能够看懂图意,并说出图意 、会计算有关的加、减法。 、渗透空集的概念。 教学重点:理解的含义和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不借助图口算的加法、减法。 教学准备: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昨天,我们学习了有关的知识,有谁还记得,表示什么?还有不同的说法吗? 师:即可以表示起点,也可以表示没有 二、探索新知 &nsp &nsp、电脑出示小鸟图,让学生认真观察 )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有三只小鸟正在鸟窝里聊天) )点击出现动画:三只小鸟从鸟窝里飞走了。 问:你又看到了什么?这时鸟窝里还剩下几只小鸟? 飞走的只小鸟是从几只小鸟里面飞走的? )你能够把这个图的意思完整的说给大家听吗? (先同桌互说,然后指名说,并比一比,看谁说的最好) )要还剩下几只小鸟有谁能列出算式? 板书:-= )谁知道:算式里面的每个数字表示什么意思? 、电脑出示青蛙图,学生认真观察 )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有只小青蛙正在荷叶上休息) )点击出现第二张荷叶问:这张荷叶上有几只青蛙? 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你能够把这个图的意思完整的说给大家听吗? (先同桌互说,然后指名说,并比一比,看谁说的最好) )这两张荷叶上一共有几只青蛙?谁能列出算式? 板书:+= )谁知道:算式里面的每个数字表示什么意思? 、观察上面的两个算式:-= += 你发现了什么? (各小组讨论,然后指名回答) 归纳得出:相同的两个数相减等于零,任何数与零相加或相减等于任何数 三、巩固练习: 、老师左手拿支粉笔,右手一支也没有,两手一共有多少支粉笔? (学生口答算式) 、完成第页的做一做 -= &nsp &nsp &nsp &nsp &nsp &nsp -= &nsp &nsp &nsp &nsp += += &nsp &nsp &nsp &nsp &nsp &nsp -= &nsp &nsp &nsp &nsp -= (全班集体评价) 、第页的第、题 要求:同桌的两个同学先互相说图意,然后再列式计算。 第幅图:原来有个苹果,摘下个,还有几个?-= 第幅图:原来有个苹果,摘下个,还有几个?-= 第幅图:原来有个苹果,摘下个,还有几个?-= 评价要求:先同桌互评,再全班进行集体评价。 四、综合练习: 、页的第题,比一比,看谁做的又对又快 对做的又对又快的同学给予鼓励。 、第页的第题 要求每个同学先说说每幅图的意思,然后再填上数。 、自己独立完成第、题,然后订正。

APP观看

扫码安装,或者点击这里


.

1→ 统编教材配套课外阅读书籍

2→ 难懂的数学概念一眼看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