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使用浏览器Chrome, QQ浏览器
登录/注册
首页 目录 资料 实验室 电子课本 人教版 苏教版 鄂教版 留言反馈 排行榜 课件下载
【预习】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六》知识点+图文解读 2020-09-16 03:13:24

获取配套课件教案习题试卷请拉到文末

电子课本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

微课讲解



知识点

一、交流平台

我发现大家交流的是学习古诗的方法,运用它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诗。(1)读古诗词的时候, 遇到不理解的字词, 可以借助注释理解。(2)有画面感的诗句, 可以通过想象去体会。(3)多了解一些古代文化知识, 也有助于我们理解古诗词的意思。


平时学习中,我也有一些学习古诗的好方法,比如: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诗句;有意识地把一些古诗分分类;查一查常被引到古诗中的典故,了解一些历史故事、古代传说等;了解一些古诗词常用的修辞手法等。还有的诗句让我想起了相关内容,有了一些想法,我就用铅笔在旁边做批注。


二、词句段运用

1.读一读,说说下面这段话表达了怎样的观点。

仔细读一读这段话,很快就发现,花草树木是这段话的核心。围绕花草树木,分别将它们比作“绿色卫士”“城市之肺”,作者要表达的观点就十分清楚了;花草树木对美化人们的生活环境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2.公交车是常用交通工具,选择合适的乘车方案,能让出行更顺利、快捷。读材料,想一想:小林同学家住温泉镇,他希望早上9点以前赶到在宋家洼的外婆家, 好跟舅舅一起去爬山。他怎样乘车最合适?

先运用排除法,将763路排除,因为这趟车首发时间是九点,虽然路程最短,但时间不符合小林的心愿,所以排除。然后建议八点前乘坐65路车,从温泉镇上车,在四通桥下车,换成常家岭开往西山口的86路车,在宋家洼下车。


日积月累

1.五行: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

上古时期的五金指金、银、铜、铅、锡五色。


2.五谷:稻、麦、黍、菽、稷五种谷物。

“五谷”,古代有多种不同说法,最主要的有两种:一种指稻、麦、黍、菽、稷;另一种指麻、麦、黍、菽、稷。两者的区别是:前者有稻无麻,后者有麻无稻。古代经济文化中心在黄河流域,稻的主要产地在南方,而北方种稻有限,所以“五谷”中最初无稻。五谷文化举足轻重,可谓人类文明之起源。据权威资料显示,人类在数十万年前的石器上观察到高粱的痕迹,说明五谷孕育了人类十多万年。人类将野生杂草培育成五谷杂粮,这不能不说是人类史上的一个壮举,五谷孕育了人类文明。同时告诉世人,人类与五谷的不解情缘。


3.五音:宫、商、角、徵、羽五个音级。

我国五声音阶上的五个级,相当于现行简谱上的1、2、3、5、6。古代叫宫、商、角、徵、羽。音韵学上指五类声母在口腔中的五类发音部位,即喉音、牙音、舌音、齿音、唇音。 


4. 五彩:黄、青、赤、白、黑五种颜色


图文解读



单元复习

一、字词盘点

1.字

(1)难读的字

(rào) 慨(kǎi) 蔼(ǎi)

 

(2)难写的字

:注意右下是“皮”,不要写成“支”。

:左窄右宽,右边“厂”下是两个“土”。

:外面是“衣”,里面是“果”,不要少写左下的“丿”。

 

2.词

(1)必须掌握的词

晶莹 摇篮 壮观 和蔼 半径 资源 有限  

矿物 地质 无私 矿产 慷慨 节制 开采  

枯竭 贡献 毁坏 滥用 生态 设想 例如  

基地 破碎 目睹 子孙

 

(2)近义词

晶莹~剔透 交错~交叉 渺小~微小

恩赐~赏赐 慷慨~大方 开采~发掘

枯竭~干涸 贡献~奉献 随意~任意

温暖~暖和 合适~适合 顺溜~顺畅

松散~疏松 舒服~舒适 打算~盘算

笑嘻嘻~乐呵呵

 

(3)反义词

晶莹→浑浊 和蔼→严厉 渺小→伟大

无私→自私 慷慨→小气 开采→埋藏

枯竭→充沛 贡献→索取 投入→支出

温暖→寒冷 顺溜→阻碍 松散→紧凑

舒服→难受 喜欢→厌恶 白霎霎→黑漆漆

盘踞→撤离 险恶→平安 恭敬→傲慢

劲挺→弯曲 勇敢→胆怯 凶猛→温柔

荡漾→平静 风雨同舟→分道扬镳

 

(4)词语归类

①描写神态的词语:和蔼和亲

类似的词语:

笑逐颜开 喜笑颜开 愁眉苦脸


②含有风雨的词语:风雨同舟

类似的词语:

风雨兼程 狂风暴雨 疾风骤雨


③含有日或月的词语:日月同辉

类似的词语:

日新月异 日月无光 日积月累


④量词:

晶莹的球体 一种子 一软床 一


⑤动词:

遥望地球 提供矿产资源 毁坏资源 

提出设想 解除干渴 滋润心田


⑥修饰词:

群星璀璨的宇宙 松散的地 温暖的怀抱 

粼粼的波光 了不起的奇迹


⑦描写大地的成语:

顶天立地 山崩地裂    地动山摇   春回大地 

大地回春   大好河山    日月经天   江河行地 

山崩地陷 大地春回 寸草不生

 

二、佳句积累

1.比喻句

据有幸飞上太空的宇航员介绍,他们在天际遨游时遥望地球,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

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大气层比作地球的纱衣,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地球的美丽。

(2)地翻好,又耙了几遍,∕耙得又平又顺溜,看起来∕好像妇女们刚梳的头。

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大地比作母亲,把“耙得又平又顺溜”的土地比作“妇女们刚梳的头”,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三黑在自己的土地里认真细致地劳作的工作态度和深沉地热爱土地的思想感情。

 

2.拟人句

(1)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地球当作人来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地球像母亲那样“和蔼可亲”地孕育和哺养着人类。


(2)看不见它们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截,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它的凶猛。

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树当作人来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树的“勇敢”的特点。

 

3.精彩句

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以及生动的描写,写出了环境的美丽与舒适,表达了作者对青山的热爱之情。

 

5.含义深刻的语句

(1)只有一个地球,如果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

“只有”一词,突出地表现了保护地球的刻不容缓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2)农民一有了土地,∕就把整个生命投入了土地。∕活像旱天的鹅,∕一见了水就连头带尾巴钻进水里。

这句话用一个生动形象的比喻,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农民与土地关系之密切。


(3)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

“青山不老”指的是我国人民在保护自然、改造山林、绿化家园上的坚强决心以及为此付出的巨大努力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

 

拟人句是考试中的一个常考考点,常见的考查形式有: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句子。

 

三、考试热点

1.《古诗三首》一课,常以课文内容填空或默写的形式考查。

2.《只有一个地球》一课,第1、2自然段常以课内阅读的形式考查。

3.《三黑和土地》一课,课文中的几处比喻句,考试时常以仿写句式的形式考查。

4.《青山不老》一课,第3、5自然段,常以课内阅读的形式考查。

5.第六单元的习作是学写倡议书,在课外阅读题中常以写建议的方式考查。

 

四、“1+X”阅读

推荐篇目:郭以实的《鸟儿的侦察报告》

推荐理由:文章以童话的形式,用鸟儿给“我”发回的几份侦察报告贯串全文,借鸟儿之口诉说了鸟类遭到人类迫害的种种情形,形象地展现了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的严重破坏带来的令人心痛的恶果,警示人们要保护环境。

阅读方法:这篇文章可以和本单元的其他几篇文章进行对比阅读。从内容、题材、写作方法、主题思想等几个方面比较它们的异同,从而让学生明白保护环境、保护地球、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单元检测

一、基础知识。(38分)

(一)读拼音,写词语。(6分)

hé’ǎi(   )可亲的奶奶总是把lán zi(   )之类的东西kānɡ kǎi(   )地借给别人使用,我笑她爱心fàn làn(   ),她却笑着说:“我这叫zī yuán(   )共享!”我也要向她学习,长大后为他人、为国家多作ɡònɡ xiàn(   )。


(二)用“\”画去加点字不正确的音节。(4分)

1.“长征”运(zǎi zài)火箭升空的画面非常壮(ɡuān ɡuàn)。

2.在(è ě)劣的环境中,这棵(cān cēn)天大树依然顽强地生长着。


(三)与词语“耳闻目睹”结构相似的是一组是(  )。(4分)

A.排山倒海  B.地动山摇

C.惊涛骇浪  D.天涯海角


(四)写出下列加点的词语的反义词。(4分)

1.树勇敢(   )地顶住了凶猛(   )的洪水。

2.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


(五)根据要求,完成句子练习。(20分)

1. 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8分)

(1)改为反问句:

(2)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照样子,仿写句子。(4分)

农民一有了土地,就把整个生命投入了土地。

活像旱天的鹅,一见了水就连头带尾巴钻进水里。

农民一有了土地,就把整个生命投入了土地。

活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4分)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一句保护环境或节约资源的宣传语。(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积累运用。(10分)

1.古诗名句填空。(6分)

(1)《浪淘沙》中,描写黄河的雄伟气势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书湖阴先生壁》中,引用典故抒写诗人对山水的深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江南春》中写到了“莺啼”,你读过的古诗中也写到“莺啼”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国文化常识填空。(4分)

《少年闰土》中有这样一段描述:“我早听到闰土这名字,而且知道他和我仿佛年纪,闰月生的,五行缺土,所以他的父亲叫他闰土。”句中的“五行”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或你同学的名字里带有_____,跟_____有关,由此推测有可能你或他的五行缺_____ 


三、阅读感悟。(22分)

(一)课内阅读。(10分)

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拿矿物资源来说,它不是谁的恩赐,而是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地球是无私的,它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但是,如果不加节制地开采,必将加速地球上矿产资源的枯竭。

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但是,因为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不但使它们不能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1.举例说明“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你想到了生活中的哪些现象?(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生活实际,谈谈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哪些威胁?(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想对人类说些什么心里话?写下来。(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外阅读。(12分)

种树老人死了,死后没有一副棺材

种树老人什么东西都没有留下,只留下了一片树林

种树老人长得很丑,很矮,一辈子没有结婚,也没有孩子,临死的时候,对远方来的侄子说:“死了,就在沙丘刨个坑,把我埋在树林里,千万不要用什么棺材。”侄子照他的话做了,做完就走了。

老人对树像对自己的孩子,从不舍得毁坏,哪怕自己住的棚子没一根檩条,哪怕自己吃不上饭,生不起火,也没有毁过一棵树。老人对自己的树有一种天生的灵性,仿佛那就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哪怕有一点儿惊动,老人都能快速地赶过去,用自己的头,自己的斧子,自己的大黄狗,把树保护起来。

十年过去了,村里人都盖上了新房,用起了拖拉机。只有老人仍住在自己的土棚子里,领着黄狗转来转去,修树剪树,看调皮的松鼠,快乐的喜鹊,爱叫的乌鸦……直到,直到老人死去。

来年春天,老人的坟上长出了一棵树,矮小但很粗壮。人们都说:那是种树老人。

老人种了一辈子树,把自己也种进了树里。


1. 哪些句子写出了“老人对树像对自己的孩子”,请用“______”从文中画出来。(2分) 

2. 读文中画浪纹线的句子,思考:这些描写采用了的表现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3. “老人的坟上长出了一棵树,矮小但很粗壮。人们都说:那是种树老人。”这句话与上文的哪句话相应?其深刻含义是什么?(4分)

(1)照应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深刻的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老人种了一辈子树,把自己也种进了树里。”联系全文看,这表现了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习作平台。(30分)

对你们学校及周边环境进行调查采访,你发现了哪些问题?你是否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把你看到的、想到的写成一份倡议书,递交给有关部门。要求格式正确、内容具体、有实效性。


参考答案

一、

(一)和蔼 篮子 慷慨 

     泛滥 资源 贡献

(二)画去:zǎi ɡuàn ě cēn

(三)B

(四)1.胆怯 温顺

2.失去 无限

(五)1.(1)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怎么会老呢?

(2)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得到无限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这是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变老的。

2.一群鱼儿 一到水里就自由畅快地嬉戏

3.江南大地鸟啼声声绿草红花相映,水边村寨山麓城郭处处酒旗飘动。

4.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二、

1.

(1)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2)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

(3)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2.金 木 水 火 土 

   示例:鑫 金 金

三、

(一)1.石油、煤炭、金属矿藏等资源不可再生,所以是有限的。

2.废水、废气、废物的随意排放,果皮纸屑的随意丢弃等。

3.比如得癌症的病人增多、土地沙漠化、地球变暖等。

4.只有一个地球,如果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如果地球上的各种资源都枯竭了,我们很难从别的地方得到补充。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二)1.从不舍得毁坏,哪怕自己住的棚子没一根檩条,哪怕自己吃不上饭,生不起火,也没有毁过一棵树。

2.对比 突出了老人的无私奉献精神

3.(1)种树老人长得很丑,很矮

(2)用反衬的手法,说明虽然老人长得丑,但是他保护环境、乐于奉献的精神却很美。

4.老人种树、爱树、把自己当作树的一部分,充分表现了老人保护环境、乐于奉献的精神,人们永远都会记住他的崇高的精神。

四、提示:这次习作要求写一份有关环保的倡议书,因此“环境保护”就是这份倡议书的中心意思。围绕中心意思,可以先写一写你对学校周边环境的调查发现,陈列出相关的问题,表达对环境保护的忧虑和关心,然后再有针对性地从不同角度和不同方面选择不同的材料提出倡议。


怎么获取配套课件教案习题试卷等资料?


按下面方法扫码回复

免费领取方式

关注后在公众号最下面对话框输入语上20036个字

即可领取全套资料

图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不妥,告知即删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全册PPT课件动画教案习题朗读试卷电子课本整套资料

获取配套课件教案习题试卷请拉到文末电子课本点击图片,查看大图▼▼▼▼微课讲解知识点一、交流平台我发现大家交流的是学习古诗的方法,运用它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诗。(1)读古诗词的时候, 遇到不理解的字词, 可以借助注释理解。(2)有画面感的诗句, 可以通过想象去体会。(3)多了解一些古代文化知识, 也有助于我们理解古诗词的意思。平时学习中,我也有一些学习古诗的好方法,比如: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诗句;有意识地把一些古诗分分类;查一查常被引到古诗中的典故,了解一些历史故事、古代传说等;了解一些古诗词常用的修辞手法等。还有的诗句让我想起了相关内容,有了一些想法,我就用铅笔在旁边做批注。二、词句段运用1.读一读,说说下面这段话表达了怎样的观点。仔细读一读这段话,很快就发现,花草树木是这段话的核心。围绕花草树木,分别将它们比作“绿色卫士”“城市之肺”,作者要表达的观点就十分清楚了;花草树木对美化人们的生活环境发挥着巨大的作用。2.公交车是常用交通工具,选择合适的乘车方案,能让出行更顺利、快捷。读材料,想一想:小林同学家住温泉镇,他希望早上9点以前赶到在宋家洼的外婆家, 好跟舅舅一起去爬山。他怎样乘车最合适?先运用排除法,将763路排除,因为这趟车首发时间是九点,虽然路程最短,但时间不符合小林的心愿,所以排除。然后建议八点前乘坐65路车,从温泉镇上车,在四通桥下车,换成常家岭开往西山口的86路车,在宋家洼下车。日积月累1.五行: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上古时期的五金指金、银、铜、铅、锡五色。2.五谷:稻、麦、黍、菽、稷五种谷物。“五谷”,古代有多种不同说法,最主要的有两种:一种指稻、麦、黍、菽、稷;另一种指麻、麦、黍、菽、稷。两者的区别是:前者有稻无麻,后者有麻无稻。古代经济文化中心在黄河流域,稻的主要产地在南方,而北方种稻有限,所以“五谷”中最初无稻。五谷文化举足轻重,可谓人类文明之起源。据权威资料显示,人类在数十万年前的石器上观察到高粱的痕迹,说明五谷孕育了人类十多万年。人类将野生杂草培育成五谷杂粮,这不能不说是人类史上的一个壮举,五谷孕育了人类文明。同时告诉世人,人类与五谷的不解情缘。3.五音:宫、商、角、徵、羽五个音级。我国五声音阶上的五个级,相当于现行简谱上的1、2、3、5、6。古代叫宫、商、角、徵、羽。音韵学上指五类声母在口腔中的五类发音部位,即喉音、牙音、舌音、齿音、唇音。 4. 五彩:黄、青、赤、白、黑五种颜色图文解读单元复习一、字词盘点1.字(1)难读的字绕(rào) 慨(kǎi) 蔼(ǎi) (2)难写的字簸:注意右下是“皮”,不要写成“支”。涯:左窄右宽,右边“厂”下是两个“土”。裹:外面是“衣”,里面是“果”,不要少写左下的“丿”。 2.词(1)必须掌握的词晶莹 摇篮 壮观 和蔼 半径 资源 有限  矿物 地质 无私 矿产 慷慨 节制 开采  枯竭 贡献 毁坏 滥用 生态 设想 例如  基地 破碎 目睹 子孙 (2)近义词晶莹~剔透 交错~交叉 渺小~微小恩赐~赏赐 慷慨~大方 开采~发掘枯竭~干涸 贡献~奉献 随意~任意温暖~暖和 合适~适合 顺溜~顺畅松散~疏松 舒服~舒适 打算~盘算笑嘻嘻~乐呵呵 (3)反义词晶莹→浑浊 和蔼→严厉 渺小→伟大无私→自私 慷慨→小气 开采→埋藏枯竭→充沛 贡献→索取 投入→支出温暖→寒冷 顺溜→阻碍 松散→紧凑舒服→难受 喜欢→厌恶 白霎霎→黑漆漆盘踞→撤离 险恶→平安 恭敬→傲慢劲挺→弯曲 勇敢→胆怯 凶猛→温柔荡漾→平静 风雨同舟→分道扬镳 (4)词语归类①描写神态的词语:和蔼和亲类似的词语:笑逐颜开 喜笑颜开 愁眉苦脸②含有风雨的词语:风雨同舟类似的词语:风雨兼程 狂风暴雨 疾风骤雨③含有日或月的词语:日月同辉类似的词语:日新月异 日月无光 日积月累④量词:一个晶莹的球体 一粒种子 一张软床 一片雪⑤动词:遥望地球 提供矿产资源 毁坏资源 提出设想 解除干渴 滋润心田⑥修饰词:群星璀璨的宇宙 松散的地 温暖的怀抱 粼粼的波光 了不起的奇迹⑦描写大地的成语:顶天立地 山崩地裂    地动山摇   春回大地 大地回春   大好河山    日月经天   江河行地 山崩地陷 大地春回 寸草不生 二、佳句积累1.比喻句据有幸飞上太空的宇航员介绍,他们在天际遨游时遥望地球,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大气层比作地球的纱衣,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地球的美丽。(2)地翻好,又耙了几遍,∕耙得又平又顺溜,看起来∕好像妇女们刚梳的头。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大地比作母亲,把“耙得又平又顺溜”的土地比作“妇女们刚梳的头”,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三黑在自己的土地里认真细致地劳作的工作态度和深沉地热爱土地的思想感情。 2.拟人句(1)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地球当作人来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地球像母亲那样“和蔼可亲”地孕育和哺养着人类。(2)看不见它们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截,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它的凶猛。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树当作人来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树的“勇敢”的特点。 3.精彩句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以及生动的描写,写出了环境的美丽与舒适,表达了作者对青山的热爱之情。 5.含义深刻的语句(1)只有一个地球,如果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只有”一词,突出地表现了保护地球的刻不容缓的紧迫性和重要性。(2)农民一有了土地,∕就把整个生命投入了土地。∕活像旱天的鹅,∕一见了水就连头带尾巴钻进水里。这句话用一个生动形象的比喻,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农民与土地关系之密切。(3)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青山不老”指的是我国人民在保护自然、改造山林、绿化家园上的坚强决心以及为此付出的巨大努力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 拟人句是考试中的一个常考考点,常见的考查形式有: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句子。 三、考试热点1.《古诗三首》一课,常以课文内容填空或默写的形式考查。2.《只有一个地球》一课,第1、2自然段常以课内阅读的形式考查。3.《三黑和土地》一课,课文中的几处比喻句,考试时常以仿写句式的形式考查。4.《青山不老》一课,第3、5自然段,常以课内阅读的形式考查。5.第六单元的习作是学写倡议书,在课外阅读题中常以写建议的方式考查。 四、“1+X”阅读推荐篇目:郭以实的《鸟儿的侦察报告》推荐理由:文章以童话的形式,用鸟儿给“我”发回的几份侦察报告贯串全文,借鸟儿之口诉说了鸟类遭到人类迫害的种种情形,形象地展现了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的严重破坏带来的令人心痛的恶果,警示人们要保护环境。阅读方法:这篇文章可以和本单元的其他几篇文章进行对比阅读。从内容、题材、写作方法、主题思想等几个方面比较它们的异同,从而让学生明白保护环境、保护地球、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单元检测一、基础知识。(38分)(一)读拼音,写词语。(6分)hé’ǎi(   )可亲的奶奶总是把lán zi(   )之类的东西kānɡ kǎi(   )地借给别人使用,我笑她爱心fàn làn(   ),她却笑着说:“我这叫zī yuán(   )共享!”我也要向她学习,长大后为他人、为国家多作ɡònɡ xiàn(   )。(二)用“\”画去加点字不正确的音节。(4分)1.“长征”运载(zǎi zài)火箭升空的画面非常壮观(ɡuān ɡuàn)。2.在恶(è ě)劣的环境中,这棵参(cān cēn)天大树依然顽强地生长着。(三)与词语“耳闻目睹”结构相似的是一组是(  )。(4分)A.排山倒海  B.地动山摇C.惊涛骇浪  D.天涯海角(四)写出下列加点的词语的反义词。(4分)1.树勇敢(   )地顶住了凶猛(   )的洪水。2.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五)根据要求,完成句子练习。(20分)1. 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8分)(1)改为反问句:(2)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照样子,仿写句子。(4分)农民一有了土地,就把整个生命投入了土地。活像旱天的鹅,一见了水就连头带尾巴钻进水里。农民一有了土地,就把整个生命投入了土地。活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4分)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写一句保护环境或节约资源的宣传语。(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积累运用。(10分)1.古诗名句填空。(6分)(1)《浪淘沙》中,描写黄河的雄伟气势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书湖阴先生壁》中,引用典故抒写诗人对山水的深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江南春》中写到了“莺啼”,你读过的古诗中也写到“莺啼”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国文化常识填空。(4分)《少年闰土》中有这样一段描述:“我早听到闰土这名字,而且知道他和我仿佛年纪,闰月生的,五行缺土,所以他的父亲叫他闰土。”句中的“五行”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或你同学的名字里带有_____字,跟_____有关,由此推测有可能你或他的五行缺_____。 三、阅读感悟。(22分)(一)课内阅读。(10分)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拿矿物资源来说,它不是谁的恩赐,而是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地球是无私的,它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但是,如果不加节制地开采,必将加速地球上矿产资源的枯竭。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但是,因为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不但使它们不能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1.举例说明“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你想到了生活中的哪些现象?(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联系生活实际,谈谈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哪些威胁?(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你想对人类说些什么心里话?写下来。(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课外阅读。(12分)种树老人死了,死后没有一副棺材。种树老人什么东西都没有留下,只留下了一片树林。种树老人长得很丑,很矮,一辈子没有结婚,也没有孩子,临死的时候,对远方来的侄子说:“死了,就在沙丘刨个坑,把我埋在树林里,千万不要用什么棺材。”侄子照他的话做了,做完就走了。老人对树像对自己的孩子,从不舍得毁坏,哪怕自己住的棚子没一根檩条,哪怕自己吃不上饭,生不起火,也没有毁过一棵树。老人对自己的树有一种天生的灵性,仿佛那就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哪怕有一点儿惊动,老人都能快速地赶过去,用自己的头,自己的斧子,自己的大黄狗,把树保护起来。十年过去了,村里人都盖上了新房,用起了拖拉机。只有老人仍住在自己的土棚子里,领着黄狗转来转去,修树剪树,看调皮的松鼠,快乐的喜鹊,爱叫的乌鸦……直到,直到老人死去。来年春天,老人的坟上长出了一棵树,矮小但很粗壮。人们都说:那是种树老人。老人种了一辈子树,把自己也种进了树里。1. 哪些句子写出了“老人对树像对自己的孩子”,请用“______”从文中画出来。(2分) 2. 读文中画浪纹线的句子,思考:这些描写采用了的表现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3. “老人的坟上长出了一棵树,矮小但很粗壮。人们都说:那是种树老人。”这句话与上文的哪句话相应?其深刻含义是什么?(4分)(1)照应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深刻的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老人种了一辈子树,把自己也种进了树里。”联系全文看,这表现了什么?(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习作平台。(30分)对你们学校及周边环境进行调查采访,你发现了哪些问题?你是否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把你看到的、想到的写成一份倡议书,递交给有关部门。要求格式正确、内容具体、有实效性。参考答案一、(一)和蔼 篮子 慷慨      泛滥 资源 贡献(二)画去:zǎi ɡuàn ě cēn(三)B(四)1.胆怯 温顺2.失去 无限(五)1.(1)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怎么会老呢?(2)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得到无限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这是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变老的。2.一群鱼儿 一到水里就自由畅快地嬉戏3.江南大地鸟啼声声绿草红花相映,水边村寨山麓城郭处处酒旗飘动。4.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二、1.(1)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2)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3)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2.金 木 水 火 土    示例:鑫 金 金三、(一)1.石油、煤炭、金属矿藏等资源不可再生,所以是有限的。2.废水、废气、废物的随意排放,果皮纸屑的随意丢弃等。3.比如得癌症的病人增多、土地沙漠化、地球变暖等。4.只有一个地球,如果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如果地球上的各种资源都枯竭了,我们很难从别的地方得到补充。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二)1.从不舍得毁坏,哪怕自己住的棚子没一根檩条,哪怕自己吃不上饭,生不起火,也没有毁过一棵树。2.对比 突出了老人的无私奉献精神3.(1)种树老人长得很丑,很矮(2)用反衬的手法,说明虽然老人长得丑,但是他保护环境、乐于奉献的精神却很美。4.老人种树、爱树、把自己当作树的一部分,充分表现了老人保护环境、乐于奉献的精神,人们永远都会记住他的崇高的精神。四、提示:这次习作要求写一份有关环保的倡议书,因此“环境保护”就是这份倡议书的中心意思。围绕中心意思,可以先写一写你对学校周边环境的调查发现,陈列出相关的问题,表达对环境保护的忧虑和关心,然后再有针对性地从不同角度和不同方面选择不同的材料提出倡议。怎么获取配套课件教案习题试卷等资料?按下面方法扫码回复▼免费领取方式关注后在公众号最下面对话框输入【语上2003】6个字即可领取全套资料图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不妥,告知即删点击阅读原文下载全册PPT课件动画教案习题朗读试卷电子课本整套资料

APP观看

扫码安装,或者点击这里


.

1→ 统编教材配套课外阅读书籍

2→ 难懂的数学概念一眼看明白